巴藏溝鄉

巴藏溝鄉

巴藏溝鄉,隸屬於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地處平安區境內東南部,東臨樂都縣下營鄉,南靠花石岩山與化隆縣接壤,西接平安縣沙溝鄉,北連平安鎮東莊村,鄉人民政府距縣城16千米,行政區域面積88.9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巴藏溝鄉戶籍人口為4869人。

1949年,巴藏溝鄉境域沿舊制為湟中縣新莊爾(沙溝)鄉轄地。1984年,設巴藏溝鄉,同年改設巴藏溝回族鄉。截至2020年6月,巴藏溝鄉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索家村。

2019年,巴藏溝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藏溝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
  • 地理位置:平安區境內東南部
  • 面積:88.93 km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索家村
  • 電話區號:0972
  • 郵政編碼:810602
  • 氣候條件:大陸性高原氣候
  • 車牌代碼:青B
  • 人口:4869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農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1949年,巴藏溝鄉境域沿舊制為湟中縣新莊爾(沙溝)鄉轄地。
1958年,併入先鋒公社(後改為平安公社)。
1960年,劃歸西寧市。
1962年,復歸湟中縣。
1978年,劃歸平安縣。
1980年,從沙溝公社析置巴藏溝公社。
1984年,設巴藏溝鄉,同年改設巴藏溝回族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巴藏溝鄉轄13個行政村:索家村、上星家村、巴家村、下星家村、下馬家村、爾官村、李家村、河東村、清泉村、上馬家村、下郭爾村、堂寺爾村、上郭爾村;鄉人民政府駐索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藏溝鄉地處平安區境內東南部,東臨樂都縣下營鄉,南靠花石岩山與化隆縣接壤,西接平安縣沙溝鄉,北連平安鎮東莊村,鄉人民政府距縣城16千米,行政區域面積88.93平方千米。
巴藏溝鄉

地形地貌

巴藏溝鄉地處溝岔淺山和腦山地帶,總體地勢南高北低,南北狹長,東西較窄,南邊最高處阿依山海拔4166.7米。地貌類型由低到高可分為河谷階地地帶、低山丘陵地帶和中山地帶。

氣候

巴藏溝鄉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其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降水量300—500毫米。河谷階地地帶海拔在2066—2400米,地勢較為平坦,土質肥沃,灌溉便利,氣候溫和低山丘陵地帶海拔2400—2800米,因地勢相對較陡,氣候比較乾燥,植被稀疏,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中山地帶海拔在2800—3100米,氣候相對涼爽濕潤,適宜農林牧綜合發展,但生長期較短。

水文

巴藏溝鄉境內地表水主要來源於上郭爾村南山(阿依山),橫穿全鄉,全長22.5千米,自南向北匯入湟水河。但流量很小,有乾涸斷流現象,年平均流水量為628.2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

巴藏溝鄉乾旱是主要自然災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民眾中有“十年九旱”之說。其原因是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尤以春季為甚。其次是冰雹、霜凍、洪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除以上各類自然災害外,尚有地震、風暴、病蟲害、鼠害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巴藏溝鄉轄區總人口4577人,非農業人口92人,有漢、回、藏、土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8%,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33.2%。
截至2019年末,巴藏溝鄉戶籍人口為486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巴藏溝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231元。
2019年,巴藏溝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巴藏溝鄉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靠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勞務收入,農業經濟總收入36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86萬元,畜牧業收入560萬元,勞務收入1624萬元,其他收入4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巴藏溝鄉有學校4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1所,教學點2個,在校生420人,教師42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巴藏溝鄉有鄉衛生院1個,醫護人員9人。13個村均建有標準化的村級衛生室並配有村醫。

社會保障

2011年,巴藏溝鄉最低生活保障戶167戶,人數480人,月人均155.4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巴藏溝鄉境內有郵政電信代辦點。聯通、移動代辦網點3個,網路覆蓋了全鄉。

交通運輸

2011年末,巴藏溝鄉13個村村道均實現道路硬化,境內19千米的通鄉公路連線各村,並開通了至縣城的公交線路4條。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巴藏”,藏語意為水草豐茂的地方,鄉以溝名,故稱為巴藏溝鄉。

風景名勝

巴藏溝鄉境內有上下拱北兩處,上拱北,又名“臥牛山拱北”,位於巴藏溝鄉上馬家村清泉水庫北山頂,坐北朝南,整個建築由照壁、前院、後院組成。後院內建有面闊三間的硬山頂祭殿房一座,建於清代順治年間。此拱北為伊斯蘭教鮮門門宦創始人鮮美珍的阿文經師馬殿功修建。該門宦信徒在馬殿功去世後,即建此拱北安葬。下拱北,又名“鳳凰川拱北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位於上馬家村北,此建築前院在清光緒年間被毀,後院保存完整。有中門和兩側門,中門兩旁牆壁上砌有近百種花卉磚雕圖案,上拱北與下拱北整個建築規模壯觀,建造精美,布局嚴謹,磚雕、木雕構件頗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