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館位於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烏爾遜大街北側,旗黨政辦公大樓西側。這座具有時代意義的展館——“巴爾虎博物館”六個剛柔並濟的大字,是由原任新巴爾虎右旗阿鎮黨委書記、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同志親筆提寫的。該館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95平方米,總投資600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爾虎博物館
場館介紹
建築結構
博物館門前正前方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青銅雕像。他與呼倫貝爾有著解不開的緣,他的母親與妻子出生在新巴爾虎右旗,而且早在十三世紀初,他就把以呼倫湖為中心的巴爾虎草原當做自己的軍事基地,每逢軍事不利或年歲荒欠的時候,便退居在此地,養精蓄銳,以待時機。巴爾虎草原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戰馬牛羊及無數赳赳騎士。壯大了他的軍事力量,為日後的攻金滅夏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主牆和下面連線牆與基座的是起到支撐和裝飾作用的14根吉祥柱。這14根吉祥柱的寓意為"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畜興旺,產業發達。"每根立柱都高大莊嚴,與樓房色調一致融為一體。在兩邊的各五根廊柱上分別鑲嵌的吉祥柱頭為"牛、馬、羊、山羊、駱駝"等五畜,也代表新巴爾虎右旗九個蘇木和一鎮。
博物館有27級台階,每一級台階代表10年,27級台階代表著繁榮的新巴爾虎自建制到走過了270年的風雨歷程。在台階上有兩條民俗雕刻裝飾帶,在裝飾帶上分別雕刻著代表著新巴爾虎右旗的一個鎮和九個蘇木的內容。在台階的最兩端是兩條平滑的殘疾人通道,供推兒童車的觀眾,以及乘坐輪椅的人使用。
紫銅打制的迎賓門,上面的吉祥花團、博克、頂碗舞、射箭、獻哈達等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也代表著草原人民對來賓們的深深祝福。
展館布局
歷史民俗展廳通過大量的文物及史料真實地記錄了新巴爾虎蒙古族屯牧戍邊定居呼倫貝爾270周年的歷史進程,被埋藏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寶藏豐富的文化遺產在這裡得到了開發,重世人面前。整個展廳由日常生活習慣、民間醫學發展、民間手工業、民間藝術四個部分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