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十二年(1734),清廷自願入籍的喀爾喀蒙古軍臣汗部(今屬蒙古國境內)巴爾虎兵丁2984人移住呼倫貝爾地區,按索倫兵制,將其中2400人編為40佐,分隸左右兩翼八旗,...
(1732),清政府為加強呼倫貝爾地區中俄邊界的防衛,經黑龍江將軍珠爾海奏請,始建呼倫貝爾城(今海拉爾市),由布特哈調來索倫、達呼爾、陳巴爾虎、鄂倫春兵丁共3千...
巴爾虎人主要居住在呼倫貝爾市的巴爾虎三旗,即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陳巴爾虎旗。歷史上,巴爾虎作為一個著名的部族名和地名,曾用來泛指兩個地區:一是指...
是一個地區性或非地區性同袍皆可交流的社團,主要活動地點為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如今共有成員133人。 我們不僅熱愛漢服,也熱愛各種民族服飾,我們不僅宣揚漢文化...
車楞和都古爾聯合巴爾虎各姓氏的人請求加入清八旗,獲得批准。1734年7月,1984名巴爾虎兵丁及家屬遷往呼倫貝爾。按索倫兵制,將其中的2400人以60人為一佐,組成4個...
同年,由布特哈遷來索倫(今稱鄂溫克)、厄魯特、巴爾虎、鄂倫春、達呼爾(今稱達斡爾)兵丁3000名,編入八旗,駐防呼倫貝爾,城址定於“海蘭兒(海拉爾)”,命名“...
14—17世紀,在呼倫貝爾草原駐牧著蒙古四子、烏拉特、茂明安部落。清朝建立後,於1732年從布特哈八旗調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巴爾虎兵丁約3700人,遷駐呼倫貝爾...
雍正十年(1732年),卓爾海上奏朝廷,以“呼倫貝爾地廣而腴,且鄰俄境”,要求築城,並移 鄂溫克、達斡爾、蒙古(巴爾虎)、鄂倫春兵丁駐防。同年四月,清廷批准這一...
據《清語摘鈔》中“烏拉滑子”記載:“時有費古烈者,所有皆著烏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駕爬犁,沿腦溫江冰層馳往救,一日夜行七百里……滿兵至,巴爾虎特尚弗知...
1732年,清王朝為加強額爾古納河一線的邊防力量,從布特哈地區遴選索倫、達斡爾、鄂倫春、巴爾虎50佐3000兵丁並令其攜帶家眷,遷至呼倫貝爾編成左、右兩翼索倫八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