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76年,英國牛津市附近一處石灰岩採石場,就發現了一些奇怪的骨頭化石。化石隨後被交給牛津大學的羅伯特·波爾蒂教授,他同時也是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館長。波爾蒂教授對這些奇怪的化石深感興趣,他測量、素描並描述了它們,發表在次年出版的《津郡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一書中。
1824年,巴克蘭與詹姆士·帕金森在《地質學會彙刊》(Transaction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上發表文章,將這些化石的主人命名為巨齒龍(Megalosaurus),他描述的化石包括一個不完整的下頜與牙齒、一些脊椎骨、以及部分腰帶、肩帶和後肢,雖然這些化石很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個體,但它們的相對尺寸相似,解剖特徵都表明它屬於爬行類。巨齒龍因此成為最早科學命名的恐龍。不過,巴克蘭的命名並沒有遵照林奈的雙名法,只是給出了Megalosaurus這個屬名,而無種名。1827年,命名禽龍的偉大地質學家,吉迪恩·曼特爾將巨齒龍列於他的英國東南部的地質概況中,並賦予巨齒龍一個種名,將其贈予巴克蘭:巴氏巨齒龍(M. bucklandii)。又過了許多年,1842年,理查·歐文終於建立了恐龍這個分類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