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方式
安眠藥之用的巴比妥鹽都是口服的,只有作為癲癇抑制劑或麻醉藥品時,才會使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口服時,主要吸收的部位在小腸,倘若與食物一同服用,吸收會變慢,但吸收總量不變。巴比妥鹽的親脂性差異頗大,通常,親脂性越強,則吸收越快,也會越快進入腦部,生效速度較快,也會因為較快擴散入脂肪組織而失去效果。
巴比妥鹽主要由肝臟代謝,親脂性的巴比妥鹽得先經過代謝,才能由尿液排出;而親水性的巴比妥鹽則有部份可以直接排出。倘若肝臟有病變,可能會導致巴比妥鹽代謝困難,造成中毒現象。通常,代謝與排出的速度與年齡成反比,年紀越大,越不易代謝掉巴比妥鹽。
藥理作用
巴比妥鹽都有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只有在周邊結構才有細微的差異。
巴比妥鹽跟BZD一樣,都是作用在“GABA-BZD複合體”上面,它會讓這個複合體對GABA(另一種化學物質)的敏感度提高,稍微一點GABA,就能啟動複合體,讓氯離子進入細胞,安定神經細胞。
但是巴比妥鹽跟BZD分別接在複合體上的不同位置:巴比妥鹽接的是“巴比妥鹽接受器”,BZD接的是“BZD接受器”。這就像一台機器有兩個開關,按下任何一個都能啟動機器。
但不同的是:BZD只能改變複合體對GABA的敏感度,若要讓氯離子進來安定神經細胞,還是得有GABA的參與;但巴比妥鹽不一樣。巴比妥鹽在低劑量時,跟BZD一樣,只能協助複合體與GABA的接合,但在高劑量時,巴比妥鹽會自己打開複合體,逕自讓氯離子進入細胞,無須GABA的參與。如此,就有可能造成危險。
這情形就像顧問跟主管的關係。GABA是主管,BZD跟巴比妥鹽都是顧問。照理說,顧問只能建議,最後決定還是得由主管來裁示。BZD確實遵守這規定,所以過量時,影響力雖然增加,但還不至於失控;但巴比妥鹽就不是了,當它過量時,就會篡奪GABA的主管地位,自做主張,擅自發號施令,危險性自然增加。
此外,由於巴比妥鹽跟BZD在複合體上的結合位置不同,兩者一起服用時,會一同作用,藥效加倍,劑量高時可能會造成危險。
主要功能
巴比妥鹽很快打敗當時的溴化鹽類安眠藥,成為二十世紀初最廣為被使用的安眠藥。巴比妥鹽似乎比以往的溴化鹽類安眠藥、酒精、鴉片等都來的有效,毒性也比較低。失眠者、學者、媒體歡欣鼓舞地迎接“巴比妥鹽時代”的來臨,很多人相信:安眠藥史上全新的一頁已然打開。
然而很快的,人們就發現這觀念大錯特錯,巴比妥鹽的致死劑量與治療劑量相差太近,稍不小心,劑量就會超過治療劑量而達到致死劑量,甚至有時候,即使在治療劑量之中,巴比妥鹽就足以抑制呼吸,甚至讓呼吸中止。隨著巴比妥鹽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用它來自殺,而且通常能夠成功。到了1970年代,巴比妥鹽已經成為藥物過量的首位。
主要危害
巴比妥鹽會影響身體的多種器官,包括:中樞神經、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小腸、肝臟、腎臟等處。
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巴比妥鹽會抑制幾乎所有的神經系統。抑制網狀激發系統的結果會造成睡眠效應,抑制腦半球會造成麻醉作用,抑制小腦會造成運動失調,此外,巴比妥鹽還會影響記憶、認知、精細動作,此外,睡眠時的動眼期(REM)也會被抑制。巴比妥鹽也有可能造成情緒的改變,從憂鬱到躁狂都有可能。
在呼吸系統方面,在正常的劑量下,呼吸只會受到輕微抑制,一旦劑量超過數倍,呼吸的動機就會下降,等到劑量更高,就會幾乎沒有呼吸的欲望,這常會造成死亡。喉部痙攣是另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用針劑給藥時。
心血管作用:正常劑量下,巴比妥鹽不太會影響心臟血管功能,但是劑量過高,或者患者本來就有心血管問題時,心臟衰竭就有可能出現。
小腸方面的影響:正常劑量下,巴比妥鹽不太會影響小腸,但劑量較高時,小腸蠕動就可能減緩。
肝臟功能:巴比妥鹽會增強肝臟的各種酵素,讓荷爾蒙、膽固醇、膽鹽、維他命K,以及許多藥物的代謝加快。
腎臟功能方面:巴比妥鹽在大量時可能影響腎臟的功能。倘若患者腎臟功能不佳,使用巴比妥鹽時必須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