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河

巴楚河

巴楚河,長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藏語音譯為“巴曲”,地方志中常用音譯,地理、水利資料一般稱巴楚河,巴楚應當也是藏語音。發源於四川省巴塘縣的扎金甲博冰川之下,從北到南貫穿巴塘縣境,在川藏公路412公里處注入金沙江,全長147公里。主要支流有德曲、巴久曲等。

巴楚河是冰川型河流,源頭的冰川是河水的主要補給。水力資源豐富,建有鸚哥嘴水電廠、措拉水電廠、拉拉山水電站等多處電站。沿岸自古多有提引水工程用以灌溉土地,較大的有巴楚河引水工程,供應沿岸鄉鎮及巴塘縣城的生產生活用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楚河
  • 別名:巴曲、巴曲河
  • 所屬水系:長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巴塘縣
  • 流經地區:巴塘縣
  • 發源地:巴塘縣措拉鄉的扎金甲博冰川
  • 主要支流:德曲、巴久曲
  • 河長:147 km
  • 河口:川藏公路412公里處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水渠,水電,

幹流概況

巴楚河
巴楚河
巴楚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巴楚河(巴曲),幹流及流域的絕大部分在四川省巴塘縣境內,發源於巴塘縣措拉鄉的扎金甲博冰川之下,從北到南貫穿措拉、雅哇和夏邛三個區的茶洛、沙溪、德達、列衣、波戈溪、松多、莫多、黨巴、夏邛鎮等九個鄉鎮,在川藏公路412公里處注入金沙江,全長147公里。
支流德曲在措拉區列衣鄉與巴曲交匯後,河面狹窄,水流湍急,兩岸很少形成台、階地,僅在雅哇、巴塘、道冉(桃園子)段有較寬的河漫灘。在雅哇段還形成心灘。
巴楚河
巴楚河上游措普地區
巴楚河
措普牧場地區河道
巴楚河
巴楚河上游莫多鄉段
巴楚河
巴塘縣城段
巴楚河
巴楚河江入金沙江處

水文特徵

巴曲為冰川型河流,平均流量為52.1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為16.43億立方米。9月至次年4月是巴曲的枯水季節,6至9月是汛期,河水易漲易落。徑流量的年際變化不大。

主要支流

巴曲為冰川型河流,扎金甲博山高5612米,山峰終年積雪,山下發育著大面積的現代冰川,冰川之下為大片措木龍沼澤地和湖泊,這是巴曲的主要水源。
德曲,巴楚河上游支流,發源於海子山麓,海子山高4600米以上,山腳湖泊環繞,湖泊之下為古冰川遺留下的“U”形谷,是巴曲上游重要的水源之一。
巴久曲,巴楚河下游支流,發源於藏巴拉山北麓,經巴邛西(小壩村),在縣城西南曲堆頂注入巴曲。它不僅灌溉著城壩3600多畝耕地,500多畝果園,還供應著縣城和夏邛鎮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1960年建於該曲曲上的縣水電廠保證了縣城的照明,1986年建成的鸚哥嘴電站,裝機容量為1260千瓦,供應著縣城的生活、生產用電。

治理開發

水渠

城壩渠(埝),從巴塘城東的曾然通巴久曲北岸引水,經日堆後分別向西流經老街到巴久曲和巴曲匯合口;向北流經扎金頂下至里塘工,全長2400米,灌溉面積1500畝。其修建年代已無文字可考,相傳為明隆慶(1568年)至崇禎年間修建,是巴塘最早的主要水渠之一。1965年由國家補助水泥、火工產品費,由受益民眾投勞對城壩渠(埝)進行了整治。主要新修了進水口和分水口,擴大引水量0.2秒立方米,擴大灌面121畝。1985年,再次對城壩渠(堰)進行整治。增加了渠道引水量0.4秒立方米,改善灌面1500畝,使城壩耕地達到保灌。
下埝,又名“道冉呷”或“巴麻垮呷”,修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該埝從虎頭山腳引巴久曲水,由扎西乾各、昌堆頂至道冉,全長4500米,灌溉面積768畝,還可灌林果樹近萬株。此渠水量充足,渠頂牢固,水流平穩,雖已年久,但垮塌不嚴重。1981年採取民辦公助的辦法,將縣水電廠至園藝場門口的一公里渠道用素混凝土澆鑄防滲,改變了渠道面貌,增大了水量,保證了農業灌溉和人畜飲水。
巴楚河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
猜你關注
廣告
猜你關注
廣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譽V保障計畫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說
詞條目錄
  1. 百科名片
  2. 幹流概況
  3. 水文特徵
  4. 主要支流
  5. 治理開發
  6. 水渠
  7. 水電

輕觸這裡

關閉目錄

參考資料詳情
    關閉
    中埝,由美國醫生史德文和基督教會牧師浩格登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修建,故又名“洋呷”。該渠從曾然通巴久曲邊引水經虎頭山腰至架炮頂,全長1500米,除解決基督教會的醫院、學校、孤兒院等的生活用水外,還可灌溉耕地200畝。1966年為解決修建縣水電廠的引水渠道,國家撥款將中埝前段的1000米渠道擴大斷面,並在進水口修建了木籠滾水壩、沉沙池,用100X100厘米的木質矩形渠增大引水量為115秒立方米,保證了電廠的發電和農業的灌溉用水。1981年和1987年,改善灌面500餘畝。
    上埝,又名“甲呷”,是在載石洞(曾然通)渠的基礎上,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西康省第三區保全司令兼816團團長傅德銓的主持下,由昌堆阿批測設•軍民共同修建。引載石洞渠水繞虎頭山腰至架炮頂新墾殖場,全長2300米,可灌面積700畝,人們稱這段為“甲呷”。解放後於1964年整治,1965年5月,縣國營園藝場又將此渠續建2500多米到洛布通頂,擴大林果灌面100畝。該渠總長6478米,灌溉面積1258畝。1981年至1982年、1985年,進行了整治,擴大灌面320畝,並使74畝一季作物地改為兩熟地。
    大褰渠,於1972年州委在巴塘進行整建社試點和全縣“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籌建,計畫從雅哇區黨巴鄉魚卡通對面的巴曲河引水,經黃草坪、槓洛、四里龍至嚇桑卡(河西)村,全長23公里,可開荒地1200畝,灌溉耕地130畝,果園900畝。1973年6月正式動工修建。1981年停建。從動工到停建,歷時8年,該渠的前段,即進水口至黃草坪一段可以通水灌溉一些果園。
    東風渠,修建於1971年,從鸚哥嘴的曲之格乃壩子下引巴久曲水經東隆山達烈士陵園,全長4000米,灌溉面積200畝。該渠由縣革委生產指揮組水利組測設,團結鄉東風二隊組織民工修建。渠道比降為4‰,過水斷面50X50厘米,引用流量0.2秒立方米。1987年,國家補助水泥10噸,縣自來水廠對該渠的中段進行混凝土防滲處理200米。
    紅軍渠,修建於1972年,該渠從鸚哥嘴登格扎浪引巴久曲水經鸚哥嘴,沿東隆山、扎金頂至獨角龍,全長7000米,灌溉面積210畝。渠道比降為3‰,過水斷面50X30厘米,引用流量為0.21秒立方米。1980年,改善灌面60畝。1984年,該渠引水改用鸚哥嘴電站壓力前池的溢流水。
    巴楚河引水工程渠,地處巴塘縣中部的巴楚河兩岸,涉及夏邛鎮、拉哇鄉、竹巴龍3個鄉鎮,灌溉面積4.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34萬畝,經果地面積1.96萬畝。巴楚河引水工程渠系配套工程共設計新建和整治渠道207條,總長100.452公里。其中布置3條支渠,總長10.392公里,採用埋地管道;沿支渠布置斗渠43條,總長33.983公里,採用埋地管道;沿斗渠布置農渠160條,總長50.571公里,採用埋地管道;整治灌排渠道1條,長5.506公里,採用明渠。

    水電

    1948年美國傳教士倪康思從雲南運來一台微型水力發電機,利用巴久曲支流中埝水為動力,在架炮頂安裝發電,因壓力管道系木質的,發電後,因管道破裂而停止使用。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18軍157團進藏途經巴塘時,在巴久曲南岸的團結橋頭上引下埝之水,將該台微型水力發電機安裝試發電,但因其壓力管道也系木板釘成的方形管,發電兩天后木管破裂而停止。
    1959年下半年,縣政府開始籌建縣水電廠,廠址選定在巴久曲南岸的扎西干戈,占地1畝。州工交局撥給1台48千瓦的機組,國家投資1.5萬元,於1961年3月31日建成發電。1968年3月,縣水電廠發電機燒毀,停電3個月。後經州工交局從乾寧縣水電廠調進1台48千瓦舊發電機到巴塘更換,於1968年10月重新發電。1969年8月擴建、安裝的2X125千瓦的一號機組正式運行發電;1975年,該廠又將二號機組(1X125千瓦)並車投入生產。
    鸚哥嘴水電廠,1974年,縣政府決定在城東鸚哥嘴新建1座2X630千瓦的水電站。1985年4月1日開始動工修建,1987年5月基本竣工,6月9日,鸚哥嘴電站又和縣水電廠並車投入試生產。7月2曰,正式向用戶供電。該電站有630千瓦機組兩台,裝機容量為1260千瓦,和縣水電廠並車運行。1990年,總計發電563萬千瓦小時。
    措拉水電廠,系原義敦縣電廠。1978年義敦撤縣,縣城所在地措拉劃歸巴塘後,改名為措拉水電廠。該電廠引玉絨溝溪水,於1959年12月修建,裝機容量為28千瓦,主要供原義敦縣城各機關的用電。建成後,由於冬季水源不足,於1969年停產。1970年,原義敦縣政府投資23萬元,又在巴曲河畔的運輸站背面修建了1座裝機容量為55千瓦的水電廠,年發電量30萬千瓦小時。1988年措拉電廠實行承包,並和列衣鄉電站125千瓦機組聯網並車,供應措拉區各機關單位、措木龍錫選廠以及措拉、措勉、麻通、沙多、郎學等5個自然村和列衣鄉的195戶780人用電。
    拉拉山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巴塘縣境內,是金沙江左岸支流巴楚河幹流“一庫五級”開發的第三級電站,採用引水式開發。工程由首部樞紐、引水系統、廠區樞紐組成。電站總裝機容量為9.6萬千瓦,設計引用流量51.2立方米/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