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建,重修,
創建
方濟各會士於1670年渡Herbes河(Riviere aux Herbes)到此地建教堂以獻給聖方濟各。到1713年,這裡很快就成了方濟各會的堂區。1736年,方濟嘉布遣會(Order of Friars Minor Capuchin)重修了教堂。
重修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關係,該堂至1802年才恢復正常秩序。1837年建了一個獨立的尖塔(Clocher)。1845年到1846年,教堂在神父Charles Maurel的努力下大力擴張。1850年,教堂被提升為主教座堂。1867年,神父Blang開始重修他形容為“破鄉下教堂”的老教堂。新建了帶祭台周圍迴廊(déambulatoire)的詩班席(Chœur),挪走鐘之後將一尊聖母雕像擺放在前面。帶屏風的祭台(maître-autel)也被裝好。在教堂半圓壁龕(Abside)底下是石墓(tombeau)。
重修仍在進行。
中殿(nef)覆以鑲板拱頂(voûte lambrissée),側殿(Bas-Côté)形成了圍繞詩班席的祭台周圍迴廊。西立面借鑑了古典建築形式。精雕細刻的山形牆(fronton)加於大門頂端。尖塔則是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