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日

巴掌日

巴掌日是起源於1998年的一項反對體罰兒童的運動,又名國際物巴掌日。節日時間為每年的4月30日,主旨是為了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不體罰小孩,而且通過這一個節日所倡導的理念,最終實現一年365天都不打小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掌日
  • 別稱:國際無巴掌日
  • 節日時間:4月30日
  • 流行地區:美國
  • 節日起源:1998年發起的反對體罰兒童運動
  • 節日意義:改變教育觀念,勿體罰孩子
  • 設定時間:1998年
蔣國鵬:很多人以為美國人不打孩子,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美國人也打孩子,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亞裔移民(微博)家庭以及是一些收入比較低,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現象相對於白人家庭來說還是比較普遍的,甚至存在嚴重的虐待、性侵等情況。也正是因為美國的確存在虐待孩子的情況,美國兒童人權組織有效管理中心還在1998年發起了反對了體罰兒童的運動。
但是總體來說在美國體罰甚至虐待兒童的現象並不是很普遍,一方面兒童權益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但美國聯邦層面有比較著名的兒童虐待預防與處理法、兒童福利法、家庭安全法等,此外各州也有自己的相關法規,無論怎樣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威脅使用暴力行為,甚至忽視、遺棄等行為都是被嚴格禁止的。
根據美國的兒童保護相關法律如果父母涉嫌對孩子使用暴力以及侵犯孩子權益,不僅可能因為觸犯刑事規定而面臨牢獄之災,甚至還有可能因為社會組織比如兒童保護機構的介入,而失去對孩子的監護權。
除了法律對兒童權益的嚴格保護之外,另一方面美國主流文化中對兒童言行規範中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的,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主流的價值觀都是愛、平等、正直、守信、勤奮,可以說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我在美國工作期間參加過維吉尼亞州阿林頓縣一所中學的開學典禮,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去了,他在現場向全美中學生髮表新學期致詞,他以一名畢業生而非一國總統的口吻現身說法,告訴孩子們接受教育、勤奮學習對他們自己以及對這個國家是多么的重要,我相信歐巴馬的講話肯定會有一些孩子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會跟孩子成天炫耀什麼美德,他們會努力的用自己的行為感染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真善美,讓他們自覺的激發體內的潛能,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和對社會的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