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比是美國文學巨擘梅爾維爾筆下一位以“我寧願不”來拒絕一切的詭異角色,“巴托比症”更恰當的用法是用來形容不再有新作問世的作家。
有一類文藝青年,他們標榜自己得了一種名曰“巴托比症”的病,對很多事的答覆都是“不”。這種莫名其妙的“病”,源自西班牙作家恩里克·比拉·馬塔斯【蔡琬梅(譯)】的小說《巴托比症候群》,這本文風詭異的小說塑造了一位駝背的職員巴托比,他每日在公司里,卻又不愛工作,當主管分配任務時,他總是回復“恕難從命”,並且辯解道:“什麼都不做是全世界最困難的事。”
在小說中,無所作為的“巴托比症”竟然化身為一種病毒,侵入到文學世界,讓許多作家無法下筆。甚至連霍桑、王爾德等大作家也不能避免。馬塔斯用調侃的筆調對這些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師評價道:“一舉成名便再無作為;以各種藉口拒絕創作;熱衷他業而荒廢寫作;追求完美而不敢提筆;躲避讀者,甚至不以真名示人,行蹤詭秘……”所以筆者以為,“巴托比症”更恰當的用法是用來形容不再有新作問世的作家。
在小說中,無所作為的“巴托比症”竟然化身為一種病毒,侵入到文學世界,讓許多作家無法下筆。甚至連霍桑、王爾德等大作家也不能避免。馬塔斯用調侃的筆調對這些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師評價道:“一舉成名便再無作為;以各種藉口拒絕創作;熱衷他業而荒廢寫作;追求完美而不敢提筆;躲避讀者,甚至不以真名示人,行蹤詭秘……”所以筆者以為,“巴托比症”更恰當的用法是用來形容不再有新作問世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