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達西提牧林場,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縣城28公里,位於塔什庫爾乾河東岸,烏依曼山脈西側,北與塔什庫爾乾鄉吐格蘭夏村熱布提交界,南以314國道1780公里處為界限,無霜期70天。“巴扎達西提”系塔吉克語含義為戈壁灘上的貿易集市。牧林場系漢語。1978年成立了(薪炭)林場,有工作人員4名,設立場部和黨支部,居民從各鄉搬遷安居,林場以造林為主。1982年恢復當地歷史名稱,改稱為“巴扎達西提牧林場”,1986年機構改革,設立了黨委,場部升為鄉科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扎達西提牧林場
- 位於:塔什庫爾乾河東岸
- 無霜期:70天
- 成立:1978年
基本介紹,自然資源,
基本介紹
大約在公元 三、四世紀,朅盤陀人在帕米爾高原上發展了灌溉農業,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匙埋。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時,朅盤陀人建築了周圍約10餘公里的都城,由當時以伯克為主體的封建統治階級強迫所屬人民的各種勞役,強征近千名的勞工在馬法爾哈得力頭(現塔什庫爾乾河上游),修造全長70公里的水渠(稱法爾哈德渠),引水到此渠,放牧牲畜。使這裡逐漸繁華,形鑽捉棵成了當時規模較大的貿易活動場所,所以起名為“巴扎達西提”。由於當時封建統治者殘酷壓榨,當地大多數人民生活水平極低,加上外來擄掠,巴扎達西提常發生戰爭,逐漸使這裡敗落。解放後,在黨的關懷下,人民政府在1976年抽調各公社勞動力用了一年多駝嚷灶鴉的努力,修成了一條長17公里的東乾渠,並動員幹部社員遷居到巴扎達西提安家落戶。
巴扎達西提牧林場地處東西高山南北直道的風口,氣兆您企估候乾燥,風沙大,社會經濟發展一直較低,在全場幹部農工的辛勤努力下,過去的戈壁沙灘逐漸治理成綜合立體林場。
自然資源
境內有野兔、石雞、野鴿子戶符淚,奔棵應盤羊、黃羊、雪雞、狐狸、狼、囑抹付鷹等珍貴保護動物。主要植被有紅柳、麻黃等。有雲母等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