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胡碩鎮

巴彥胡碩鎮

巴彥胡碩鎮位於大興嶺南麓,地處著名的科爾沁草原腹地,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全旗呈西北向東南狹長狀,面積15613平方公里,人口25。13萬,其中蒙古族人品占83。17%,是全國蒙古族比例最高的地區。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是名聞中外的草原古鎮。曾來到古鎮旅遊的客人告訴我們,很難想像在茫茫萬里草原上,居然還有著這么一個神奇的小鎮,它記錄著萬里草原那古樸而又滄桑的印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彥胡碩鎮
  • 所屬國:中國
  • 面積:15613平方公里
  • 人口:25.13萬
  • 主要民族:蒙古族
自然資源,發展狀況,旅遊資源,

自然資源

東鄰吉林省洮南市通榆縣,南、西接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西北連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北靠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面積15613平方公里。人口22.47萬,蒙古族18.45萬人,其他少數民族0.42萬人。轄3個鎮、15個蘇木。旗人民政府駐白音胡碩鎮。代為地。遼代為黃龍府北境。明代劃入科爾沁。清初為科爾沁六旗之一。
1969-1979年隨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80年興安盟恢復時,由哲里木盟劃入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屬於山前丘陵洪積台地,地域遼闊,土壤肥沃。霍林郭勒河流經大部蘇木。居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6℃,無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88毫米。以牧為主,農牧林結合,多種經營,全面發展。
1990年有牲畜51.3萬頭(只),其中羊19.3萬隻。牧業產值5692萬元。農業總產值19717.51萬元。境內有已開採的鋁礦、銅礦、石英礦等。野生中藥材100餘種。山杏核和蘆葦是特產。有國務院批准的面積為900平方公里的科爾沁草原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有釀酒和生產乳品、油脂、水泥的工業企業。
1989年工業總產值3696萬元。通霍(通遼至霍林郭勒)鐵路縱貫南北。有遼金時代金界壕、吐列毛杖金城、巴拉哈達洞壁題記等名勝古蹟。

發展狀況

近年來,為了加快脫貧致富達小康進程,科右中旗緊緊圍繞生態立旗、農業穩旗、工業富旗、開放強旗、科教興旗“五大戰略”,完成最佳化第一產業、壯大第二產業、強化第三產業“三大任務”,實現生態工業大旗、生態畜牧業強旗、生態能源城“三個目標”的總體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進程,使全旗兩個文明建設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全旗地區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6.5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3.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692元增加到2005年的5502元,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4400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1.0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0年的0.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5億元,翻了兩番半,五年內累計投資16億元,是“九五”時期的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209元增加到2005年的6502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685元增加到2005年的1891元。五年內累計引進國外資金442萬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3.6%,五年累計引進國內資金16.8億元,是“九五”時期的4.2倍。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活動中,科右中旗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市)之一。圍繞建設生態工業大旗目標,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科右中旗圍繞建設生態工業大旗的目標,著力培育電力、煤化工、高載能、冶金、建材、採礦、農畜產品加工七大產業,一手抓現有企業改造提升,一手抓工業經濟新增長點培育,五年來,先後引進了一批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區內外企業,總投資8.2億元,實施了54個工業重點項目,全旗工業企業數由2000年的76個增加到2005年的115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00年的5個增加到2005年的13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7018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1.89億元,翻了一番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3617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1.17億元,翻了一番半。特別是2003年以來,著手進行了2×13.5萬千瓦熱電廠、2×60萬千瓦火電廠、100萬噸甲醇、30萬噸二甲醚以及4.9萬千瓦風電場等一批工業項目的前期工作和項目推進工作,為“十一五”時期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圍繞建設生態畜牧業強旗目標,積極推進了農牧業產業化圍繞“農業穩旗”戰略,科右中旗確定了“一退、二進、三提”的建設目標,對農牧區經濟結構進行了調整。“一退”,就是大面積退耕還林還草,集中發展精種高產的種植業,解決農牧民的溫飽問題;“二進”,就是推進生態效益型畜牧業、推進產業化,解決農牧民持續增收的問題;“三提”,就是提高畜牧業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提高農畜產品加工增值的水平。在種植業發展上,通過大力實施“1350”工程,即每1個農牧民建設3畝旱澇保收的基本田、全旗基本田總面積達到50萬畝,使全旗基本田面積達到61萬畝,種植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2005年,全旗糧豆總產量達到8.1億斤,比2000年增產5.3億斤,創歷史之最。在畜牧業發展上,主要是通過加快推進“6625”工程和“1210”工程使畜牧業經濟總量得到快速提升。
“6625”工程即利用5年時間建設6000個畜牧業專業戶、專業戶飼養的大小畜占全旗大小畜的60%、每一個專業戶飼養改良基礎母羊200隻或改良基礎母牛50頭;“1210”工程即利用5年時間使每1個無畜戶實現飼養2頭基礎母牛或10隻基礎母羊。全旗家畜總數由2000年的110.4萬頭(只、口)增加到今年的204.4萬頭(只、口),年均增長10.8%,大小畜總數由2000年的93.3萬頭(只)增加到183.9萬頭(只),年均增長12%。在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上,通過切實加強八大基地建設,使草原肉牛達到18.9萬頭,草原肉達到94.4萬隻,草原黑毛豬達到20.5萬口,水產業開發面積達到10萬畝,速生豐產林面積達到58.5萬畝,西伯利亞苦山杏保護建設面積達到100萬畝,飼草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雜糧雜豆種植面積達到41.4萬畝。

旅遊資源

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奔騰不息的霍林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科爾沁兒女。在科爾沁草原腹地,草原古鎮巴彥呼舒郊外111國道旁,有一處既有民族風格,雙具有現代特色的宏偉建築,這就是圖什業圖賽馬場。科爾沁右翼中旗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蒙古族體育文化歷史悠久,其中以“那達慕”最具代表性。在旗委,旗政府的領導下,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發展迅速,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體育人才,特別是在賽馬,射箭,捕克,布魯等項目上,在國際,國內多次贏得榮譽。
巴彥胡碩鎮
賽馬場總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主席台為大型蒙古包式造型,設240個座位並建有200平方米的貴賓休息室,主席台兩側建有6600個座位的觀禮台,有可容納8萬名觀眾的看台。賽馬場門前廣場有“五畜興旺”,“飛馬”等雕塑和大型彩虹門,並有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的商業區。賽馬場北側為蒙古族風情旅遊村,由52個蒙古包組成,在這裡遊客可一睹民族風俗。在蒙古包內,可品嘗到具有蒙古族風味和草原特色的奶茶,乳酪,手扒肉等食品和馬奶酒。在“興安第一包”的圖什業圖浩特,有仿造當年圖什業圖十旗會盟而裝飾的扎賚特,杜爾伯特,前郭爾羅斯等十個貴賓廳。在這裡品嘗風味獨特的蒙古族佳肴的同時,還會讓你感受遙遠的歷史氣息。
2002年8月,科爾沁右翼中旗政府首次在這裡舉辦了隆重熱烈的草原那達慕大會。共有17個代表隊,774名運動員,19隻馬隊,270匹賽馬,參加了17個傳統項目的角逐。應邀前來的北京,吉林,遼寧等省市和海外賓朋達5000佘人,觀眾達28。8萬人次。中央電視台,福建東南台,大連電視台和瀋陽電視台等百佘名記者到會採訪。大會得到了各界賓朋的廣泛讚譽,認為這不僅是一次體現民族團結的聚會,更是一次展示形象,宣傳科爾沁草原,廣交朋友,廣招客商的草原盛會,同時也表現了科爾沁草原各族人民寬闊的胸懷和熱情好客的性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