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婚俗,是川陝交界地帶的一種婚禮習俗。傳統婚禮習俗的過程需要三到四天的時間才能完成。第一天,由親朋好友、周邊鄰里上門,幫助婚家籌辦酒席、嫁女相關事宜;第二天,男方到女方家迎親,男方要在女方家住一宿(俗稱歇客),此日為女方家的“正酒”日;第三天,男方家迎親,招待賓客,此日為男方家的“正酒”日。同時,叩拜儀式(拜祖宗、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第四天,舉行拜客儀式、謝客儀式,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泡茶(由女方送親主賓向男方家長交代女方情況,共商女子回門等事項)。至此,婚禮才算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山婚俗
- 地理標誌:四川陝西交界地區
- 民俗類別:婚俗
概況
豪爽的巴山人在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繁忙生活中,創造了輝煌奇異婚俗文化。相比城裡人婚禮趨於同化,巴山婚禮更是歌的海洋、歡樂的聚會。
巴山山民世代居住在群山阻隔、封閉險峻的大山,從老輩們傳下的禮儀在一代代巴山人中傳承。巴山中誰家姑娘長成,就是身在深閨,也是人人皆知。哪條樑上閨女沒尋婆家,哪條溝里小伙沒找媳婦,人們是盡知盡曉。誰家要娶媳婦抱孫子,首先需請媒人牽線搭橋,正所謂“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是緣分兩人一說都成,包穀掰了肥豬殺了,就該思量結親事情。巴山人結婚,首先男方擇定一個黃道吉日,背上豬後腿扛上臘肉“送日單子”時送給丈母娘,報答其養女之恩。結婚之日,新郎和親友迎親,出嫁姑娘要唱“辭謝歌”。“辭別爺爺和婆婆,年邁體衰寬懷坐。爸媽孝道有怠慢,爺爺婆婆莫記過。孫女如今辭別去,莫要時常惦記我。”情深意切令人動容。而在結婚現場,高朋滿座杯盤齊陳,知客司端立堂屋,朗聲說到:“一對紅燭亮堂堂,照見一對美鴛鴦。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夫妻對拜,男兒進書院,女兒入洞房。”隨後鞭炮齊鳴,院子架的大鍋,炒的肉、燜的雞接連端上餐桌,眾人喜氣洋洋,美酒開壺觥籌交錯。隨後獨具巴山特色的婚慶節目——公公背兒媳婦隆重推出。此時娘家人全部迴避他屋,婚宴成為歡樂的海洋。首先幾名身手敏捷後生上場,向新郎父母兄弟臉上抹上大片胭脂紅。有的不肯就範,反被抹成“花臉”,惹來一片歡笑聲。然後公公婆婆穿上寬大古戲袍,戴上寬檐古帽,背葫蘆挎吹火筒。婆婆手執蒲扇,端立台上,要新媳婦在眾目睽睽下爬在公公背上繞場倒酒,也頗有些難為情。可是在眾人要求下,公公只得彎腰屈膝,新媳婦含羞爬上公公脊背,在眾人開懷大笑中,背著兒媳婦一顛一顛繞場倒酒。婆婆在後手執蒲扇煽風,意為:你燒火有功,我煽風幫忙。這齣頗具戲謔搞笑的公公背兒媳婦的節目將眾人興致推向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