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詞》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絕。詩中巴女的丈夫大約是乘船東下去經商,所以詩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極簡單的幾筆,勾勒出與丈夫分別時的情景,道出了女子當時的不忍分別的複雜心情。借用水如箭、船若飛與問“郎幾歲歸”的心情進行對比,隱隱露出丈夫告別家鄉遠遊的絲絲悲痛。此詩語言樸素簡潔,語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動地表現了巴女那種真摯淳樸的思想感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巴女1詞
巴水2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巴:今四川省東部一帶地方,古時為巴國。巴女,即巴地的女子。
-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內。巴水:指三峽中的長江水,因處在三巴之地,故名。王墒註:“唐之渝州、涪州、忠州、萬州等處,皆古時巴郡。其水流經三峽下至夷陵。當盛漲時,箭飛之速,不足過矣。”
白話譯文
巴地的長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兒順水漂流疾若飛。
十個月時間走過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歸?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詩人二十五歲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擬民歌之作。自此之後,不斷有擬作,表現了李白對民歌的傾心和學習。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中巴女的丈夫大約是乘船東下去經商,所以詩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極簡單的幾筆,勾勒出與丈夫分別時的情景,道出了女子當時的不忍分別的複雜心情。
詩中前兩句寫水、寫船,“急如箭”“去若飛”兩個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這既是對客觀事物的實寫,又含蓄地寫出了送行者灑淚惜別的細微心理活動。在詩中主人公看來,頃刻離別,去若離弦,萬千心事還沒有來得及說,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盡頭了,這實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接下兩句是對巴女內心活動的直接刻畫。巴女送丈夫離去以後,落淚如雨,痴痴立在岸邊,她默然地計算著:“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暗寓出身隔異地,夫妻兩人不知何時才能團聚的悲傷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於交通極不便利,各種物質條件的貧乏,往往客死異鄉,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獨守的商婦,大多形同孤寡、無依無靠,她們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所以她們與丈夫離別就象生離死別一樣。本詩就在對這種無限惆悵的情調的描寫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
全詩從題材到語言與六朝民歌幾無區別,形式樸素簡潔,語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動地表現了巴女那種真摯淳樸的思想感情。
名家點評
明 胡震亨《李杜詩通》:似亦效《西曲》者。
日本·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言外有用沉痛悲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