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分類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傳統音樂可以分成古典音樂、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三大類。古典音樂主要是印度斯坦音樂,宗教音樂中最重要的品種是“恰瓦里”,民間音樂按旁遮普、信德、俾路支、西部和北部邊境四個地區民族,分為四種不同的風格。
巴基斯坦的古典音樂和北印度古典音樂基本相同,屬於印度斯坦音樂的體系。
音樂簡介
所用的樂器有印度
西塔爾、薩林達、薩朗基、坦布拉、
塔不拉鼓和笛子等,和北印度完全一樣。有關古典音樂的理論、“
拉格”的風格和“塔拉”的節拍、節奏形式也都和北印度相同。
“恰瓦里”一詞源於阿拉伯語中的“巧勒”,意為“說”,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一種以聲樂為主的宗教音樂體裁形式。“恰瓦里”歌詞的內容包括讚頌伊斯蘭教的上帝-安拉、安拉的使者穆汗默德和其他聖人,也有一部分故事詩和愛情詩。“恰瓦里”歌詞的格律和形式有古典、現代和流行詩等不同類別。所使用的語言有印地語、旁遮普語、烏爾都語等多種。星期五是伊斯蘭教的禮拜日,“恰瓦里”的演唱一般是星期四晚上,在清真寺或蘇菲派修煉的地方舉行,信徒們則在這天從各地趕來看“恰瓦里”的表演。“恰瓦里”一般由3到10人表演,主要的伴奏樂器是簧風琴和酒杯型的單面鼓。印度斯坦音樂中的“拉格”是“恰瓦里”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恰瓦里”由樂器演奏的前奏曲開始,前奏呈示旋律主題,接下來是主唱者的獨唱,呈示所用使用“拉格”音階的特徵。此後便是“恰瓦里”的主要部分,主唱者唱一段後,其他演唱者跟著他反覆一次。“恰瓦里”的表演和印度斯坦音樂中的“拉格”表演一樣,有即興性的因素,樂曲的速度由慢到快,結構從簡單到複雜。“恰瓦里”的表演時間較長,一般要持續好幾個小時,從傍晚一直到深夜。作為宗教音樂,“恰瓦里”的內容當然和伊斯蘭教有關,但這些內容有時也可以從世俗角度來理解。“恰瓦里”中用各種優美的辭彙描寫心中對真主的愛,而這種愛也可以被理解成為人間之愛和男女之愛。如:
在相愛的道路上,請你給我愛,求安拉保佑我,不要叫我失望。安拉,你是永遠不滅的神!
因為“恰瓦里”有這個特徵,所以也可以作為世俗音樂在婚禮和其他喜慶儀式上表演並受到民眾的歡迎。
音樂特點
旁遮普人的民間音樂主要有瑪赫亞、多拉和波里三種民歌,前兩種是以愛情為主要內容的抒情歌曲,“波里”是舞蹈歌曲,主要用來伴奏男子的“班各拉”舞、女子的“吉達”舞和男女合跳的“伊胡馬爾”舞。旁遮普人的歌、舞多用一種稱為“多拉克”的雙面鼓伴奏,“多拉克”的形制和我國朝鮮族的
杖鼓相近,不同的是兩面都用鼓錘敲擊。
信德人的民間音樂以民間歌、舞為主,由於
蘇菲派在這個民族中比較流行,許多蘇菲派教士在全省各地流動演唱“恰瓦里”,因此這裡的民間音樂受蘇菲派宗教音樂的影響較大。
俾路支人有詠唱“詩爾”的傳統,“詩爾”是一種敘事歌,其內容包括歷史故事、有關穆斯林英雄進行聖戰的故事和愛情故事。專門演唱“詩爾”的藝人是“多穆”,“多穆”都是男性,他們彈著彈撥樂器“度木拉”走鄉串戶演唱敘事歌,很受民眾歡迎。
在巴基斯坦的西部和北部邊境地區生活著許多不同的民族,那裡的民間音樂也很豐富,和相鄰的阿富汗斯坦山區民族的音樂有許多相同之處。
樂器特點
巴基斯坦樂器中最重要的是彈撥樂器尺垂里西塔爾和塔不拉巴雅鼓。尺垂里西塔爾和印度西塔爾不同,形制和我國民族樂器琵琶相近。有七根弦,其中兩根主奏旋律,其他五根主要用來伴奏,樂器全長有120厘米,有13或14品。塔不拉巴雅鼓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鼓,塔不拉鼓為木製蒙皮鼓,而巴雅鼓的則是金屬制蒙皮鼓,鼓皮還塗著用來調節音高的鐵粉。這一對鼓由一個人演奏,用來打出各種不同的“塔拉”和節奏型,是重要的獨奏和伴奏樂器。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塔拉”和各種節奏型都用“波爾”記錄,“波爾”類似我國音樂中的鑼鼓經,由“大”、“丁”、“各”等音節組成。要學習塔不拉巴雅鼓,先要學會用“波爾”記錄的各種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