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圖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14.6平方公里
- 海拔:229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特色產業,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4.6平方公里,海拔229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621.8毫米,適合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34.16畝,人均耕地1畝,林地17512.9畝。全村經濟總收入8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4.6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34.16畝(其中:地2234.16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7512.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8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蘋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880畝,其他面積1287.3畝。有磷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5個自然村通自來水,但還存在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51戶通電,有2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6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7%和8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4戶(分別占總數的76.8%和54.4%)。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9輛,拖拉機23輛,機車7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6戶;建有小水窖1108口。 全村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所有自然村還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8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1萬元,占總收入的30.3%;畜牧業收入290萬元,占總收入的3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03頭,肉牛194頭,肉羊365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0.7%;第二、三產業收入268萬元,占總收入的29.9%;工資性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6.7%。農民人均純收入199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3人(占勞動力的17.5%),在省內務工122人,到省外務工37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994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701人,距離鄉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78人,其中小學生701人,中學生17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1人,其中男黨員64人、女黨員17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金家村等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3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一是基礎設施脆弱;
二是農民增收難度大;
三是產業結構單一,發展後勁不足;
四是嚴重缺水。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糧食、烤菸、畜牧、乾果為經濟支柱,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51戶,共鄉村人口2231人,其中男性1182人,女性1049人。其中農業人口2231人,勞動力127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8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18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34.1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主要銷售往。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