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信仰的聖約意指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兩條不同的有約束力的約定。聖約在宗教意義上是指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具有約束力的約定:人類須依約表現特定的行為,上帝就會按約返賜予特定的福佑。各宗教聖典中都援引了聖約這一概念,包括《聖經》里就有諸多指代聖約的內容。在巴哈伊信仰中,大聖約和小聖約所指不同:大聖約指上帝與信徒之間關於下一個天啟的約定;小聖約是關於聖使離世後宗教內部權威繼承的約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哈歐拉的聖約
- 宗教:巴哈伊教
- 起源地:伊朗伊拉克
- 譯文:上帝與人類之間具有約束力的約定
至大聖約,上帝的顯聖者,演進的啟示,《阿赫德經》,
至大聖約
至大聖約指上帝與每一位上帝的聖使之間的約定,在名為《上帝的顯聖者》的巴哈伊信仰文獻中指的是上帝的顯聖者與信徒約定下一位上帝的顯聖者的到來。根據巴哈伊信仰創始人巴哈歐拉所言,上帝承諾派遣一系列的先知來指導人類。在巴哈伊信仰中,這個聖約指的是各宗教聖典中的預言,每一位上帝顯聖者例如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穆罕默德、巴孛和巴哈歐拉都預言了下一位顯聖者。各宗教的信徒有責任去探求下一位顯聖者的宣示。
上帝的顯聖者
巴哈伊信仰認為上帝是包括所有生物和力量的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上帝唯一,自有永有。儘管人類無法直接接近上帝,上帝卻賦予了創造物以心智、意志願望來察覺到上帝的存在。巴哈伊信仰認為,上帝的意志一直以各種方式,包括通過一系列的聖使,即上帝的顯聖者來顯現。這些顯聖者通過在世界建立宗教來表達上帝的意志。因此他們被看作是上帝與人類的媒介。
上帝的顯聖者不是上帝的化身,他們也不是普通的人類。巴哈伊對上帝顯聖者的解釋兼重這種中間地位,即同時擁有人性和對外展現出上帝的意志、知識和品質的神性,因此他們同時具有凡人和神聖這兩種地位。
阿博都-巴哈解釋了這種地位:
“上帝是絕對的完美,而造物只能是不完美的。倘若上帝降到存在之態,那將是缺憾之最;相反,他的顯示、他的表現、以及他的升起都是如同太陽映照在清亮光潔的鏡中之像一般的。所有的造物都是上帝的明白表征,就像世間萬物都沐浴著陽光的照耀一般。然而那照在平原上、山嶺上、樹上和果上的只是一部分的陽光,通過這部分光,那一切都變得可見了,也得到了滋養,並達到其存在的目的;而完美的聖人其情形則像是一面光潔的明鏡,實質之陽及其所有的屬性和完美在這面鏡中都會變得可見而明顯。所以基督的實質就是一面極純潔、極精緻的、清亮光滑的鏡子,實質之陽,即神的本質,便在這面鏡中反映出自身,並在其中顯現出它的光和熱;但實質之陽並沒有從它那神聖的尊位以及它那聖潔之天庭降而居於鏡子裡。不,它仍然存在於它的崇高神聖之處,同時在鏡中表現並顯出它的完善和美好。那么,如果我們說,我們曾在兩面鏡子中看見過聖陽——一面是基督而另一面是聖靈——就是說,我們看見了三個太陽,一個在天上而另兩個在地上,我們所言屬實。而如果我們說只有一個聖陽,它是純粹單一的,既沒有同伴也沒有相當者,我們所說的也還是實話。”
——《已答之問》
從本質而言,上帝的顯聖者被看作是以提升人類來表現上帝意志為目的的神聖教育者。為了顯示上帝的意志,這些顯聖者會在世界上創建宗教並帶來一部聖典,並根據其出現的時代和地方啟示教義和律法。
演進的啟示
演進的文明是巴哈伊信仰的核心教義。它指的是上帝通過一系列的聖使以演進式和周期性的方式順應時勢地啟示宗教真理,而其啟示的教義是根據他們出現的特定的時期和地方的需求來制定的。因此,巴哈伊教義認為各世界宗教的根源可視為位於歷史不同階段的同一個宗教,而巴哈歐拉的天啟是最近的(而非最後的),因而與近代社會最為密切相關。
上帝的顯聖者們創立了持續不斷的宗教。這一主題呈現漸進性的趨勢,即每位顯聖者比前一位顯聖者為人類帶來更大程度的啟示(或宗教)。顯聖者帶來啟示的差異不在於顯聖者的個性,而在於不同的世俗、社會及人類因素。這些差異根據人類所處時代的情況、需求和靈性能力而定。由於人類社會緩慢而逐步地從家庭團結髮展為部落團結,然後是國家團結,這些差異被認為是必要的。
阿博都-巴哈解釋了大聖約中的演進式啟示:
亞伯拉罕(願和平降臨於他)確立了摩西的聖約,帶來他將來臨的喜訊。摩西確立了允諾者基督的聖約,向全世界宣告他將降臨的佳音。基督確立了保惠師的聖約,傳達他將來臨的喜訊。先知穆穆罕默德確立了巴孛的聖約,巴孛是穆罕默德所允諾的那位,穆罕默德帶來他將到來的佳音。巴孛確立了“至聖美尊”巴哈歐拉的聖約,帶來他到來的喜訊,“至聖美尊”是巴孛的允諾者。巴哈歐拉確立了在一千年或幾千年後允諾者的聖約。那個顯聖者是巴哈歐拉的允諾者,他將在一千年或幾千年後出現。
——《巴哈伊世界信仰——巴哈歐拉和阿博都-巴哈著作選集》
預言
在巴哈伊信仰中,巴孛應驗了穆罕默德關於馬赫迪的伊斯蘭預言;巴哈歐拉印證了世界宗教中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巴哈歐拉闡明,他自稱為幾位彌賽亞合而為一的說法是象徵性的,而非對主要宗教中有關彌賽亞和轉世論預言的字面意思的實現。巴哈歐拉的轉世包含六個明確的彌賽亞身份:他是猶太教中《以賽亞書》(9:6)關於聖誕節預言“永在的父”的化身;他是基督教中“萬軍之主”、“真理聖靈”或是耶穌在《約翰福音》(14-17)的臨別贈言中預示的“保惠師”,以及“在父的榮耀里”再臨的基督;他是瑣羅亞斯德教在晚期巴列維的不同記錄中預言的Shah Bahram Varjavand的復歸;他是什葉派伊斯蘭教中的第三個伊瑪目—伊瑪目·胡賽因的復歸,遜尼派伊斯蘭教中耶穌·爾撒的復歸;他是巴比教中的“上帝將昭示天下者”。他也宣稱實現了印度教和佛教的預言。
義務
巴哈歐拉教導說,上帝承諾持續派遣顯聖者,需要人類滿足兩個義務。這兩個義務是當新的顯聖者來臨的時候,要認識並接受他,其次是遵守和實踐其帶來的教義。巴哈歐拉說這兩個義務缺一不可,他說:
“上蒼給他的僕人規定的首要責任是認識他:他是其啟示之源,其律法的源泉,他在其聖道的天國和受造界均代表上蒼。誰履行了這一責任,誰就達到了至善;誰未履行這一責任,即使他有種種善行義舉,誰就背離了正道。凡達到這一至高無上的境界、這一超然榮耀的頂峰者,也都必須謹守他的所有規條,他是普世的殷望。這兩項孿生的責任是不可分割的。缺少其中一項,另一項便不可能得到悅納。這是他的敕令,他是神聖靈感之源。
上蒼賦予洞察力的人們將毫無困難地認識到,上蒼立下的規誡是維護世界秩序和保衛世界各族人民安全的最高手段。偏離這些規誡者被認為是可鄙的愚昧無知之徒。誠然,我們已經命令你們切莫受自己的邪惡情感和腐朽欲望的支配,切莫逾越至高無上者的聖筆劃定的界限,因為它們是給所有受造物的生命之氣息。在滿懷慈悲者的微風吹拂下,聖智和聖語之洋已經高漲。有悟性的人們啊,趕快暢飲吧!在上蒼的眼中,不守他的誡命、違背他的聖約並離他而去的人都犯了大錯,上蒼是全有者、至高無上者。”
——《亞格達斯經》
“你須堅信:確然,背離本美尊,即背離既往之諸聖使,即永生永世蔑視上帝。”
——《艾哈邁德書簡》
小聖約
小聖約是指宗教內部權威的繼承序列。在巴哈伊信仰中,巴哈歐拉的聖約的確立方式清晰明確。這是該信仰的一個基本的典型的特徵,也是對巴哈伊信仰及其追隨者的強而有力的保護。
《阿赫德經》
(《聖約經》)
巴哈歐拉在離世前將親筆書寫的《聖約經》書簡交給阿博都-巴哈以此確立了巴哈伊信仰的繼承事宜。巴哈歐拉在書簡中重申他的使命,勸說世界各族人民遵從那能夠提升他們的忠告,並禁止衝突和爭論,並且重點明確地將巴哈伊信仰的繼承權交給“至大聖枝”——這一名號獨指阿博都-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