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916年獲得格拉斯大學榮譽神學學士,1918年被英國聖經公會任命為榮譽終身總裁,1934年巴克禮在台退休,
1935年10月5日,因
腦溢血病逝新樓醫院,享年86歲。
出版事業
巴克禮,1849年11月21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父親經營布商,為教會的長老。家有四個哥哥也都經商,一個妹妹,家庭環境富裕。
1864年巴克禮15歲的時候,進入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就讀,精通數理,特別對電氣學有專精,為當代的科學人才,他還被列在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之上。
1865年11月21日巴克禮16歲生日的時候(大學二年級電機系),決志獻身,並立獻身誓約文。自此每年在自己生日的時候,巴克禮必在"獻身契"上籤名,表明繼續奉獻給主的心志。
1869年(20歲)進蘇格蘭自由教會神學院就讀。1873年畢業後,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一年,選修神學。其有關電氣學的論文,還因於皇家學士院朗讀,而登於"名人錄"。
1874年9月19日(25歲),他由英國的利物浦Liver Pool出發,經過三個月的旅程,於同年12月18日抵達廈門,學習閩南語。
1875年6月5日(26歲),從打狗(高雄)上岸來到台灣,成為英國長老教會第5位來台的牧師。在高雄旗津居住一年半,在其住宅樓下教學生。巴克禮向李庥牧師(Hugh Ritchie)學習傳福音,同年9月5日與李庥牧師為8人施洗。12月21日台灣北部傳道人在台南召開會議,巴克禮牧師以台語講道。
1876年12月,因南部教會的宣教士決定要放棄打狗宣教區,以台灣府(台南)為英國長老教會唯一的宣道區。巴克禮牧師就由打狗(旗津)遷來台灣府,一年後將兩地的"傳教士養成班"合併起來。
1877年4月(28歲)巴克禮牧師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中國宣教士會議。
1878年台南新樓的新校舍竣工,同年6月8日英國長老教會的"台南教士會"議決在新樓醫院東北角興建神學院(府城大學),建校的工程費是2,652圓。1880年2月23日台南神學院開學,共有15名學生。
1881年10月17日從淡水搭船回國,11月30日抵達倫敦,在故鄉格拉斯哥一印刷公司學習印刷術,學習撿字和排版方法。巴克禮牧師1884年1月6日回台(35歲),同年5月24日在新樓以印刷機開始印刷工作,名其書房為"聚珍堂",俗稱"新樓書房",是台灣教會公報社的前身。1885年7月12日,"台灣府城會報"出刊,創刊號只有四頁,而第二號就增至八頁,以後數年均出刊八頁。
1885年1月4日(36歲)就任台南神學院院長,同年9月21日長老教會中學設立,遷移到新樓的新校舍。隔年,新樓病院的新建築完竣,遷回到現在的地方。
1891年4月23日第二次休假返回英國;1892年11月8日(43歲)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與Elisabeth A. Turner結婚。1893年2月15日與妻子一同會到台灣。
1895年10月20日,日軍占領台灣,圍攻台南城,城中紳商因恐懼,懇請巴克禮牧師及宋忠堅牧師與日軍交涉,於是宋、巴牧師與城內十九名士紳出城陳情日方乃木將軍,獲不流血入城,巴、宋兩位牧師因功受勳章,紳商及市民非常感謝。隔年2月24日南部中會成立,推舉巴克禮牧師為"會正"。
1898年巴克禮牧師夫婦第三次休假返回英國;1901年1月12日再次返回台灣。回國其間籌募台南神學院建校基金,返台之後就投入台南神學院校舍的建立,1903年2月17日台南神學院校舍建成。
1908年2月1日巴克禮牧師夫婦休假回國;1909年7月11日再返台途中,巴夫人病逝,隔天安葬於上海公墓。同年9月28日巴克禮牧師孤單地回到台灣。
1912年南北兩中會在台中州的彰化市合組"台灣大會",在廈門發起改譯聖經的會議,並聘請巴克禮牧師翻譯。至1914年10月2日完成新約聖經重譯的工作。1916年5月28日出版發行,這時巴克禮牧師已經67歲了。1919年因翻譯聖經而榮獲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贈予神學博士學位。1921年5月2日,巴克禮牧師膺選就任英國長老會首屆總會議長的職位。1927年開始將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翻譯成廈門話,於1930年12月30日始告完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負責印行,後來因中日戰爭,商務印書局被炸毀,印刷工作中斷。1933年8月4日重新出版發行,此時巴克禮牧師已經84歲了。
巴克禮牧師來台六十年,於1935年10月5日因腦溢血逝世,享年86歲;10月8日舉行葬禮,安葬於台南市郊三分子的基督教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