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亦拉葛赤[巴亦拉葛赤,讀音作bāyìlāgěchì(ㄅㄚㄧˋㄌㄚㄍㄜˇㄔˋ)]這次鐵木真的兵鋒所指,是太陽汗統治下的乃蠻部。在不欲魯汗遭到失敗時,太陽汗漠然視之,在王汗脫里罕遭到鐵木真的突襲滅亡時,太陽汗依然置之不理。在這之後,太陽汗不得不獨自面對鐵木真的大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亦拉葛赤姓
- 讀音:bāyìlāgěchì
- 起源:蒙古族
- 性質:地名漢化為姓
姓氏淵源,姓氏淵源,姓氏寓意,姓氏發展,
姓氏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蠻部領地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屬於以地名漢化為氏。
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通古斯語為Bayidaraq-beltchir,是蒙古高原古乃蠻部八剌忽氏族領地中的一條河流,漢語簡稱其為“巴剌合黑河”,乃蠻部八剌忽氏族世居其河流域,就是黃河支流班珠爾河,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在《元史》中稱作巴勒渚納河。
孛爾只斤·鐵木真在消滅克烈部後,勢力日益強大,能與之抗衡的只剩下乃蠻部,最後統一蒙古高原的戰爭已如箭在弦上,勢在必發了。孛爾只斤·鐵木真首先做的是整頓軍事組織,然後祭旗出兵。蒙古軍大敗乃蠻部軍隊,最後消滅了乃蠻部。至此遼闊的蒙古高原絕大部分已在鐵木真的掌握之下了,到這時,孛爾只斤·鐵木真才有了他自己獨立可汗的地位,下一步便是創建國家,施行新的政策,掃平高原上尚未降服的勢力,然後驅使他的鐵騎征服更加廣闊的土地。
當時的乃蠻部分裂為兩支,一支有不欲魯汗統治,另一支由不欲魯汗的弟弟太陽汗統治。鐵木真曾幾次與不欲魯汗及其聯軍作戰,極大地削弱了他的實力。這次鐵木真的兵鋒所指,是太陽汗統治下的乃蠻部。在不欲魯汗遭到失敗時,太陽汗漠然視之,在王汗脫里罕遭到鐵木真的突襲滅亡時,太陽汗依然置之不理。在這之後,太陽汗不得不獨自面對鐵木真的大軍。
為了尋找盟友,太陽汗派使者到長城附近的汪古部,邀請他們共同夾擊鐵木真。汪古部的首領阿剌思剔吉忽里看出乃蠻部內部不和與太陽汗的懦弱無能,料想乃蠻部必敗,故拒絕出兵相助,並將乃蠻部使者縛送到鐵木真處,告訴鐵木真乃蠻部要來進攻的訊息。
宋寧宗趙擴嘉泰四年(遼天慶十一年,公元1204年),孛爾只斤·鐵木真在帖蔑延客額兒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圍獵,與眾臣共同商議出兵之事。多數人認為春天馬瘦不宜出師,但孛爾只斤·鐵木真的弟弟孛爾只斤·斡赤斤和孛爾只斤·別勒古台極力主張進攻乃蠻部,兩個弟弟的想法與孛爾只斤·鐵木真的想法相同,於是孛爾只斤·鐵木真最後決定與乃蠻部決一死戰。
為了做好與乃蠻部作戰的準備,孛爾只斤·鐵木真首先做的就是整頓軍事組織,他將軍隊集合於哈拉哈河的客勒貼該合答,在這裡定軍制,並頒布札撒。軍制按前、百、十組織,委派了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統師所有的軍隊。設立扯兒必官(相當於元代的內府宰相),由六人分任,掌管各種事務。設八十宿衛、七十散班,宿衛巡夜,散班白天執勤,三天三夜輪換一次。此外還從千、百戶那顏及平民的子弟中挑選一千名勇士,戰時作為先鋒,平時充當護衛。經過一番整頓,軍隊的戰鬥力更加提高,紀律更加嚴謹,孛爾只斤·鐵木真的權威更加牢固地樹立起來了。
宋嘉泰四年農曆4月16日,孛爾只斤·鐵木真祭旗出發,命哲別、忽必來二將為先鋒,逆克魯倫河西上。先鋒部隊首先到達了撒阿里客額兒後與乃蠻部哨兵相遇,蒙古軍一匹瘦馬被哨兵送至太陽汗帳內。乃蠻人認為蒙古軍到達該地時,人馬多已疲憊,並不可怕。面對這樣的形勢,扯兒必官向孛爾只斤·鐵木真建言:“我們遠道而來,人馬疲乏,乃蠻人多勢眾,但儘是愚弱之輩,可多設疑兵,令每人各燒火五處,待我們餵飽戰馬,再行攻擊,必可獲勝。”孛爾只斤·鐵木真採納了這個意見,令士兵們每人點火五處,修養待命。此情況果然被乃蠻部哨兵發現,並向太陽汗報告說蒙古軍隊人數眾多,夜間燃起的火,比天上的星星還多。
當時太陽汗駐紮在杭愛山,得知蒙古軍人數眾多,並且每日都在增兵的情況後,認為應該誘敵深入,然後戰而擒之。可是太陽汗遭到兒子古出魯與部將豁里速別赤的反對,只好率五萬餘兵向蒙古軍進攻。蒙古軍一方鐵木真親自率兵打先鋒,令其弟合撒兒指揮中軍,斡赤斤掌管後援部隊。孛爾只斤·鐵木真手下的四員猛將忽必來、者勒蔑、哲別、速不台率部衝擊,把乃蠻部的隊伍一直逼到納忽昆前的大本營。
太陽汗見蒙古軍勢,頗感畏懼,於是向札木合詢問各隊將領的情況,聽後太陽汗更加不敢迎戰,只有步步後退。而札木合見孛爾只斤·鐵木真的軍隊軍容整齊,也不戰而逃。結果蒙古先鋒部隊把乃蠻軍逼到了納忽崑山前,兀魯兀惕部和忙兀惕部趕來,兩翼包抄,其主力一直衝到乃蠻部的大本營,將乃蠻軍困在兩邊陡峭的山谷里。到了夜裡,乃蠻軍已經被蒙古軍層層包圍,乃蠻軍企圖突圍,由於天色漆黑,掉下懸崖摔死的人不計其數。第二天剩餘的隊伍紛紛投降。朵兒邊,塔塔兒,合塔斤,撒勒只兀剔諸部亦投降。札木合等帶領少數人逃走,太陽汗負傷而死,大將豁里速別赤頑強抵抗,死於戰場。太陽汗王妃古兒別速與大臣塔塔統阿被俘。古兒別速被孛爾只斤·鐵木真納為妃妾,塔塔統阿在孛爾只斤·鐵木真手下效力。太陽汗的兒子古出魯奔往北乃蠻,依其叔叔不亦魯黑汗。南乃蠻被蒙古軍全部占領。
至宋嘉泰四年冬季,孛爾只斤·鐵木真在阿爾泰山區休養生息後,於宋嘉泰五年(遼天慶十二年,公元1205年)春越過阿爾泰山,進而消滅了北乃蠻部。從此,乃蠻部全部為孛爾只斤·鐵木真所征服。此後札木合被五名那可兒押送給鐵木真,孛爾只斤·鐵木真賜他不流血而死。
至此遼闊的蒙古高原絕大部分已在孛爾只斤·鐵木真的掌握之下了,到這時,孛爾只斤·鐵木真才有了他自己獨立可汗的地位,下一步便是創建國家,施行新的政策,掃平高原上尚未降服的勢力,然後驅使他的鐵騎征服更加廣闊的土地。
成吉思汗擊滅了乃蠻部後,接著又進兵去征討他的宿敵,即由脫黑脫阿為首領的蔑兒乞惕部的“森林之民”,也被成吉思汗所擊破,但是脫黑脫阿卻偕同他的兩個兒子和少許部眾脫身逃走了但成吉思汗在蔑兒乞惕部中得到一個有名的美人,就是在蒙古史詩裡面稱讚的第四個后妃忽蘭。
乃蠻部被成吉思汗吞併後,原乃蠻部中的八剌忽氏族人中有取原居地之名為姓氏者,稱巴亦拉葛赤氏。巴亦拉,就是蒙古語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巴剌合黑河)的簡稱;葛赤,世蒙古語“旁邊”、“河畔”之意。巴亦拉葛赤,就是居住於“巴剌合黑河邊的人們”之意。
姓氏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忽必烈之子忽哥赤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黃金家族,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子忽哥赤的後裔。
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皇子孛爾只斤·忽哥赤被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封為雲南王,忽哥赤任命下屬文吏張立道為王府文學(文案師爺,秘書)。
張立道進勸孛爾只斤·忽哥赤“務農以厚民”,孛爾只斤·忽哥赤覺得甚為有理,欣然接受,便任命張立道為“大理等處勸農官,兼領屯田事,佩銀符”。當時孛爾只斤·忽哥赤鎮守大理、鄯闡、茶罕章、赤禿哥兒、金齒等處,設立了大理等處行六部省,則張立道出任統領全省的農業及屯田之事。不久,張立道與侍郎寧端甫出使安南(今越南),定下了安南向元歲貢之禮。
元朝初期雲南政局不穩,地方勢力不服統治。雲南地區烏蠻三十七部的都元帥寶合丁不願拱手讓出自己的權力和領地,想方設法阻止蒙古勢力進入雲南,定下了謀害元朝政府派遣的雲南大員的計策。
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農曆2月,孛爾只斤·忽哥赤到雲南後,都元帥寶合丁設鴻門宴欲毒死雲南王,張立道聞訊急忙後趕赴王府營救。當他衝到王府時,孛爾只斤·忽哥赤已經將毒酒咽下肚,當時孛爾只斤·忽哥赤拉著張立道之手,探入其口,口腔內肉已腐爛。寶合丁則“使人諷王妃索王印”,從孛爾只斤·忽哥赤的王妃手中脅詐了雲南王大印,奪取了雲南王的王位。
張立道救孛爾只斤·忽哥赤不成,便秘密結交義士十三人,以圖一舉,並推一人到京師告變。結果事情敗露,寶合丁囚禁了張立道。提舉燕人張忠,視張立道為族兄,暗結壯士乘夜劫獄,救出張立道。他們逃至吐蕃界,遇到元世祖所遣御史大夫博羅歡、王傅別貼及到京報訊之人。二御史率大軍隨張立道返回雲南,誅殺了寶合丁,再次平息了雲南地區。
寶合丁之亂平息後,元世祖下旨召張立道入京,詳細詢問孛爾只斤·忽哥赤被害時的情況。聽完匯報後,元世祖唏噓良久,後問張立道等:“汝等為我家事甚勞苦,今欲事朕乎?事太子乎?事安西王乎?”張立道等回答願事陛下,於是元世祖賜張立道黃金五十兩,以表彰其忠心。
姓氏寓意
孛爾只斤·忽哥赤被害後,其後裔子孫以先祖身份及名字合為姓氏,稱巴亦拉葛赤氏,亦稱巴亦拉哥赤氏。巴亦拉,蒙古語為“少爺”、“皇子”之意,葛赤(哥赤)是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名字。
姓氏發展
元、明、清朝時期,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世為蒙古王爺,後多冠漢姓為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