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會

19世紀30年代,西方基督教傳教士開始在山東進行零星的傳教活動,但直到西方列強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強迫中國簽訂了允許傳教士在內地自由傳教的不平等條約後,差會勢力才真正進入山東。從那時起,先後有分別屬於美國英國德國瑞典加拿大朝鮮等國的40餘個差會在山東進行過傳教活動,其中以美國北長老會、英國浸禮會和美國南浸信會的勢力最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差會
  • 外文名:missionary society
簡介,鼎盛,結束,

簡介

發展
20世紀以後,差會勢力發展很快。據1920年基督教中華續行委辦會進行的調查,全省共有正式教堂663座,布道所1330處,外籍傳教士504人,中國布道人員1098人,受餐教徒41821人。另有教會醫院28座,教會大學1所,教會中國小校1124所,在校中小學生21354人。與此同時,各差會在布道、醫療和教育活動中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合作,產生了一些聯合性的組織,並且聯合創辦了教會大學齊魯大學。另一方面,伴隨著中國民族主義的高漲和民族經濟的發展,差會中中國教牧人員的力量逐漸壯大。1927年中華基督教會成立,1928年建立中華基督教會山東大會,表明中國教牧人員在差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鼎盛

30年代,差會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據不完全統計,1937年各差會共有傳教士364人,中國布道人員1892人,教徒7萬人左右。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地西方差會的活動受到日本侵略者的限制,差會的經費來源也受到戰爭的極大影響。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傳教士或被遣返,或被關押,差會的傳教活動幾乎陷於停頓。同時,日本侵略者成立華北中華基督教團,強迫各地教會參加。
抗戰勝利後,各差會傳教士重返各地教會,執行所謂復興計畫。未幾,山東全省解放,大多數傳教士撤到香港東南亞一帶,只留少數人觀望。1949年,各差會共有教徒7萬多人,其中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山東大會的教會成員占44%。

結束

1950年,中國基督教界掀起三自愛國運動,中華基督教會山東大會宣布割斷與外國差會的聯繫。到1951年底,在山東的差會傳教士除3名外全部離境。各差會的附屬事業於建國前後由當地人民政府接收,其教堂、房產等陸續交由基督教三自愛國組織使用,差會在山東的傳教活動至此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