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恆通
- 別名:天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句容柘溪村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41年9月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個人簡歷,人物生平,主要事跡,紀念活動,
個人簡歷
1903年生於江蘇省句容縣白兔鎮柘溪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師範畢業後,巫恆通在學校任教,曾任句容縣督學、泰興縣教育局局長。抗戰爆發後,組織抗日武裝。1938年渡江南下,陳毅與之長談,受命投筆從戎,回鄉組織抗日武裝。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建立。巫恆通領導的地方武裝編入新四軍為新三團,巫恆通任團長。新三團重返鎮、句、江後,連戰皆有斬獲,成為新編部隊的一支勁旅。對此,巫恆通不勝感激的說:“我早年夢想教育救國,但國民黨腐敗無能,使我完全失望,如今找到共產黨,要重新開始新生活,彌補過去虛度之年華。”
1941年春,巫恆通調任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他不顧艱險返回茅山,在敵偽中穿插游擊,邊恢復抗日根據地,邊開展民主政權建設。9月6日,巫恆通與縣機關少數隨行人員駐句容二區中心鄉大壩,因叛徒告密,駐地突遭敵偽襲擊。巫恆通率眾突圍,不幸受傷被俘,被押送至句容憲兵隊。巫恆通被俘後,敵人欣喜若狂。先進行誘降,盛餐款待,但是巫恆通視而不見,使敵不知所措。偽縣長陳希周出面周旋,巫面牆背向,怒斥道:“我不認得你這個民族的敗類,你趕快滾開!我生的光榮,死的光榮,想讓我賣國求榮那是妄想!”敵將幼子擄來,用親情軟化。巫恆通用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事跡教育幼子,要其長大後做一個有志氣、有骨氣的中國人。此後,巫恆通拒醫絕食,決意以身殉國。9月14日晨6時許,巫恆通在絕食8天后壯烈殉國,時年38歲。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無不肅然起敬,沉痛致哀。陳毅發來唁電,以文天祥詩句為悼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物生平
巫恆通,1903年出生於江蘇省句容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歷任句容縣督學、泰興縣教育局局長等職,以德才兼優聞名於蘇南教育界。
1938年,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後抗日,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巫恆通投奔丹陽管文蔚處,並得與陳毅相會,返回句容後,即送長子巫健松往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學習,並從此走上了投筆從戎、追隨共產黨抗日救國的道路。
巫恆通與胞兄巫全仁聯絡親友,籌集20餘人槍,於1939年3月在本鄉正式成立“句容縣民眾抗敵自衛團”。在陳毅的幫助下,隊伍很快發展壯大,擴編為5個大隊。1939年,巫恆通加入中國共產黨。下半年,部隊赴皖南軍部受訓結束後,即出入鎮江、句容、江寧3縣北部地區,抗敵鋤奸,保境安民,部隊番號改稱為“鎮句江國民抗敵自衛團”。
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正式建立。陳毅、粟裕決定將巫恆通部編入新四軍戰鬥序列,正式改編為新四軍新三團,巫恆通任團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日軍反覆“掃蕩”茅山抗日根據地,新三團在失去主力支持下,與敵人重兵連續奮戰。巫恆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部隊嚴重減員,仍頑強奮戰。2月中旬,新三團奉命東移丹金武地區,巫恆通之弟巫恆達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1941年春,江南新四軍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六師,新三團與長滆人民抗日自衛團合編為六師十六旅四十七團。同時,又自上而下建立各級抗日民主政府,茅山地區劃為第五行政區,巫恆通改任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他不顧艱險返回茅山,在敵偽日夜包抄下穿插游擊,邊恢復抗日根據地,邊開展民主政權活動。此時,敵軍將巫恆通年僅11歲之幼子巫健柏擄至句容城內。巫恆通誓死抗戰,鬥志益堅。
1941年夏,新四軍十六旅一部回師茅山,連克20餘據點。日偽集中優勢兵力,再次大舉“掃蕩”茅山地區。9月6日,巫恆通率眾突圍,被日軍開槍擊傷,不幸被俘,被押送至句容憲兵隊。
敵人百般誘降,以被擄幼子相勸,巫恆通諄諄囑咐兒子道:“你要繼承父輩遺志,長大後獻身革命,做一個有志氣又有骨氣的中國人。”1941年9月14日,巫恆通在絕食8天后壯烈殉國,年僅38歲。
主要事跡
巫恆通幼年聰慧、性格倔犟,由於家境清貧,無法上學,與兄巫全仁結伴勞動。後其父為房基事與人訴訟,備受刀筆勒索,深感有理難訴之苦,於是決心送巫恆通入學讀書。巫恆通學習刻苦,成績優良,備受師長器重。1919年巫恆通國小畢業後,考入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在這裡,他接受了新思想的薰陶,幼年時期苦難生活的種子發出新芽,他渴望能找到為祖國爭自由,為勞苦大眾謀求幸福的道路。
1925年上海爆發五卅運動,反帝愛國浪潮日益高漲。無錫30餘所學校及28個社會團體集會,成立無錫各界後援會。巫恆通參加街頭宣傳,民眾大會,遊行示威,到處都有他的身影。
巫恆通在三師畢業後,先後擔任無錫縣立第四國小教師、南通師範附小教師,句容縣女子國小校長,句容縣督學及泰興縣教育局長等職。他追求真理,熱愛祖國,常以古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自勉,工作認真負責,胸懷坦蕩,公道正派,以德才兼優聞名於蘇南教育界。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身為泰興縣教育局長的巫恆通關心時局,熱心國事,被民眾的抗日熱情所感染。他深感大敵當前,教育難以救國,決心棄教從戎,拿起槍桿子抗擊日本侵略軍。是年底,上海、南京、句容等地先後被日軍侵占。國民黨政府泰興縣縣長單成義等驚恐萬狀,不待敵至,棄城奔逃。此時,巫恆通獲悉省立三師的同學管文蔚在丹陽北部組織了一支抗日武裝,立即囑咐隨其讀書的兒子巫健松到江南找管文蔚,隨管部抗日,巫恆通邀約泰興縣警察局長張恨愚集中200餘人槍,向泰州、高郵轉移,計議奔赴洪澤湖開展抗日游擊戰。後因泰州縣國民黨縣長單成義等人的誣陷和迫害,巫恆通於1938年3日在如皋被捕。1938年底,巫恆通經好友疏通,交保獲釋,巫恆通獲得自由後,得悉管文蔚組織的一支抗日武裝,已改為新四軍領導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巫恆通隨即相邀同鄉盧肇熙等人分頭南渡至鎮江姚家橋友人家會合,同奔管文蔚部。其時,正逢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陳毅至管處視事,得與相會。
當晚,荒村寒夜,一燈如豆,而陳毅與管文蔚、巫恆通暢談抗戰大計,議論風發,更深不倦。在陳毅的啟發下,他們研究了在句容建立地方抗日武裝的計畫。從此,巫恆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投筆從戎,抗日救國的道路。
巫恆通重返家鄉後,按照陳毅的指示,即與胞兄巫全仁聯絡親友,籌集20餘人槍,組建了“句容荊、泉、甸聯合抗敵委員會”。該會團結一切願意抗日的仁人志士,鋤奸匪,保國家,保家鄉,深受民眾歡迎。1939年2月,陳毅邀請巫恆通等到一支隊司令部,就發動民眾,建立抗日組織,擴大武裝,開展統一戰線,爭取與團結地方武裝等問題,提出了要求和意見,並派新四軍得力幹部曾紹墟到巫部任參謀長協助工作。巫恆通即在曾昭墟幫助下,聯絡當地東鄉洪天壽、徐德潤兩支武裝,合編為“句容縣東北區民眾抗敵自衛團”,巫恆通任團長。不久,陳毅又派新四軍副營長吳嘉民率一團八連配合行動,將北鄉幾支雜牌武裝一一收編,使抗敵自衛團擴大為五個大隊。這年夏天,巫恆通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對此,他不勝感慨地說:“書生從軍,要努力學會帶兵打仗。我早年夢想教育救國,逐步改良,但國民黨腐敗無能,倒行逆施,使我完全失望。我混了半輩子,一事無成。如今我找到了共產黨,要重新開始生活,彌補過去虛度之年華。”下半年部隊赴皖南軍部受訓,結束後,部隊改稱“鎮句江國民抗敵自衛團”,活動在鎮江西南鄉及句容、江寧縣北部等地,抗敵鋤奸,保境安民。
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巫恆通領導的地方武裝編入新四軍序列,改編為新三團,巫恆通任團長。此後,新三團轉戰茅山一帶,動員和組織民眾破壞敵人交通,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爭取開明士紳支持抗日,多次粉碎了日軍的“掃蕩”,成為新四軍的一支勁旅。
巫恆通帶兵打仗,紀律嚴明,愛兵愛民。他配有軍馬,自己卻很少騎,行軍中發現戰士有病,就把馬讓給病號騎。在行軍中,看到本部隊中有抄近路踏壞民眾莊稼之事,便立即停止行軍,就地進行紀律教育,講明愛國必須愛民的道理。有一次,部隊駐句容何莊,巫恆通看見一位老大娘無兒無女,床上蓋著一條破爛的棉被,生活困苦,便派人把自己用的一條黃色軍毯送給老大娘禦寒。
1940年六七月,新四軍主力北渡長江,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新三團堅持在茅山地區抗日,巫恆通即率部隊先在鎮江石馬廟與日偽軍作戰,獲勝後又率部隊轉戰橫山和江寧土橋一帶狠狠打擊日偽軍。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巫恆通對國民黨頑固派反共行徑極為憤慨,而日軍又乘機反覆“掃蕩”茅山抗日根據地,新三團與敵重兵連續作戰,異常險惡。巫恆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毫無畏懼。1月22日,新三團駐上莊時遭敵突襲,日軍隊長岡奇縱馬而來,巫恆通命令射手將岡奇射中落馬,迫使敵軍撤退。巫恆通率領部隊日夜與敵苦戰,部分嚴重減員,但仍然一往無前,頑強奮戰。在這艱苦鬥爭歲月里,巫恆通的兄嫂、弟弟相繼被敵人殺害,壯烈犧牲。訊息傳來,巫恆通心中萬分悲痛,但他慷慨陳詞:“堅持抗敵,有敵無我,有我無敵!有敵人在,房屋被毀,人被殺,這是必然遭遇。只有把敵人驅逐出國境,才能保全生命財產。現在什麼是我所有的呢?我只有抗戰到底的決心。這是我應有的,而且是我應盡的天職。”
1941年春,茅山地區劃為第五行政區。巫恆通調任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巫恆通不顧艱險返茅山,在敵偽日夜包抄下穿插游擊,邊恢復抗日根據地,邊開展民主政權建設。
此時,敵軍將巫恆通年僅11歲的幼子巫健柏作為人質捕至句容城內,妄想以此動搖巫恆通抗戰意志。但恰恰相反,巫恆通每念及兄嫂被殺,弟弟犧牲,幼子被擄,則義憤填膺,誓死抗戰到底,鬥志愈堅。
1941年9月6日,巫恆通與縣機關少數隨行人員駐句容二區中心鄉大壩上,因通信員陶髮根被捕後供認,巫恆通駐地突遭敵偽襲擊。巫恆通率眾突圍,不幸受傷被捕,關押在句容憲兵隊。
巫恆通被俘後,敵人欣喜若狂。先進行誘降,盛餐款待,但巫恆通視而不見;敵人又百般威脅他充當“清鄉”專員,巫恆通厲聲痛斥道:“你們這些無人性的野獸,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敵!我今天到此只有一死以赴之,我生得光榮,死得光榮,想讓我賣國求榮那是妄想!”敵人又授意偽句容縣長陳希周出面勸降,巫恆通臥於囚室,聞陳希周至,即面牆以背向,不屑顧之。陳希周便自報姓名道:“我是陳希周呀!”巫恆通驟然轉身,怒目逼視道:“不,你不是陳希周!陳希周是中國人,你是漢奸走狗賣國賊,我不認得你這個民族敗類,你趕快滾開!”陳希周在嚴詞訓斥下無地自容,只好掃興而去。大漢奸周佛海聞知巫恆通負傷被俘,即致電慰問,並派心腹盡力勸降。周佛海戰前曾任江蘇省教育廳長,妄想以舊日上下級關係拉攏巫恆通就範,但同樣被嗤之以鼻,毫無結果。此後,巫恆通即拒醫絕食,決意以身殉國。
敵人黔驢技窮,又逼早被捕來的巫恆通幼子勸父進食。幼子巫健柏見父傷重體弱,面容消瘦,不禁失聲淚下。巫恆通在生命最後時刻見到兒子,一時百感交集,仍掙扎坐起。憑窗舉目,只恨壯志未酬,而今唯有前仆後繼,才能完成神聖的民族解放事業。於是他手撫幼子,向其囑咐道:“你要記住伯父、伯母和叔父是怎樣死的,記住你爸爸是怎樣寧死不屈的。如今你哥哥在蘇北抗日,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你要繼承遺志,長大後獻身革命。”
1941年9月14日凌晨,巫恆通在絕食八天以後,壯烈殉國。
紀念活動
巫恆通殉國的噩耗傳來,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無不肅然起敬,沉痛致衰。新四軍十六旅在祭悼烈士輓聯上贊為:“民族英雄,萬古流芳。”陳毅發來唁電,以文天祥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悼詞,並在1942年為《新四軍抗戰陣亡將校題名錄》所寫書端中對巫恆通予以高度評價:“……被俘之日起,即義不食敵寇水米,敵寇利用其舊友親朋來勸降,均遭嚴拒……死節之慘烈,抗戰以來所僅見。”巫恆通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灑盡滿腔熱血,但他的光輝名字和堅貞不屈的崇高獻身精神,將流芳百世,永照後人!
在句容市烈士陵園內,有兩尊半身銅像,那戴著副眼鏡,雙眼炯炯有神,永遠充滿堅定不屈的青年男子,就是當年與日寇進行不屈鬥爭,最後壯烈殉國的抗戰英烈巫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