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不香豬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品種,主產於三都水族自治縣的巫不、羊福鄉。目前,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已被國家農業部列為貴州省5個香豬產地縣之一。巫不香豬又稱“珍珠豬”、“蘿蔔豬”,皆以其體小、豐滿、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巫不香豬
- 界:動物界
- 屬:香豬原始品種的“小系”
- 分布區域: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巫不、羊福鄉
- 毛色:全黑色、六白
簡介,產地,肉質特色,
簡介
巫不香豬屬香豬原始品種的“小系”,毛色有兩種,一種為全黑色,被毛黑而光亮,一種具有“六白”特徵,即四肢從系部至膝(腕)關節處白、額旋白、尾尖白,少量見有腹底白(這種“六白”與其他“六白”豬略有不同)。目前,香豬均以全黑色居多,呈“六白”特徵的少見。
巫不香豬性成熟早,1月齡的公母豬就開始有相互爬跨的現象。小母豬初次發情年齡為3月齡,初配年齡為5—6月齡,體重在20—25公斤,發情周期為18—20天,持續期2—3天。本品種豬胎產仔數少,繁殖率低,初產母豬胎產仔3—5頭,經產母豬多為5—8頭,仔豬成活率為95%左右,母豬利用年限在3—5年,也有個別用到7—8年。公豬在4—5個月齡就可配種,年限一般二至三年。仔豬雙月齡體重6—10公斤,育肥豬一般6—10月齡出欄,體重40—60公斤。
產地
巫不香豬主產地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巫不鄉的堯排、怎雅、高堯、大腦等四個村,其次是羊福鄉的小昔、達榮、孔榮、排外等村,東面的都江鎮、壩街鄉、打魚鄉、拉攬鄉和南面的水龍鄉、中和鎮、三洞鄉等鄉鎮也有少量分布。這些鄉(鎮)位於月亮山、雷公山腹地或邊緣地帶,養殖香豬主要集中在相對邊遠的村寨,主產區的巫不、羊福兩鄉,東與黔東南州的榕江縣接壤,北與雷山縣毗鄰,上世紀70年代以前均未通公路,森林覆蓋率高,生態良好,農戶養豬均沿襲粗放的飼養方式,特定的養殖環境和特定的繁殖方式造就了香豬這一特定的原始豬種。
肉質特色
因巫不香豬肉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一種特殊的芳香鍵,使其食之不膩,香味撲鼻、悠長,素有“一家煮肉,四鄰聞香”的美譽。同時,巫不香豬屬於生態型養殖的香豬產品,是地道的無公害食品,具有較好的保健效果,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因此,其產品較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