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沙雀

巨嘴沙雀

巨嘴沙雀(學名:Rhodopechys obsoleta)為雀科沙雀屬的鳥類。體重21-30克,體長132-162毫米。兩翼粉紅,嘴亮黑,翼及尾羽黑而帶白色及粉紅色羽緣,具厚大的黃嘴,兩翼及眼周緋紅。雄鳥頭頂黑褐,背褐有黑色縱紋,腰褐而沾粉紅;眼周緋紅,頰褐,眉紋。雌鳥似雄鳥但色暗且緋紅色較少,雄鳥眼先黑色而雌鳥眼先無黑色。與所有相似種類的區別在體羽純沙色且嘴黑。與其他沙雀的區別在色較深,體羽多雜斑,頂冠色深且嘴較厚。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腳深褐色。

棲於半乾旱的有稀疏矮叢的地帶。不喜乾燥多石或多沙的荒漠。也見於花園及耕地。多棲息於地面、常生活於平原、曠野、果園和溪旁的地上以及或高原、山麓、山谷等的柳叢、灌叢、小樹和人工林中。留鳥,但冬季常進行大範圍遊蕩。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飛行迅速而有起伏。分布於俄羅斯、伊朗、阿富汗、伊拉克、蒙古、印度以及中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巨嘴沙雀
  • 拉丁學名:Rhodopechys obsolet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燕雀科
  • 沙雀屬
  • :巨嘴沙雀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Lichenstein,1823
  • 同義學名:Fringilla obsoleta
  • 同義學名:Rhodospiza obsoleta
  • 同義學名:Rhodopechys obsoletus
  • 英文名稱:Desert Finch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巨嘴沙雀雄鳥嘴基和眼先黑色,上體淡沙褐色或沙赭色,前額、腰和尾上覆羽較濃近棕褐色,尾較短呈淺叉狀,黑色具顯著的白色羽緣,其中外翈白色羽緣較窄、內翈較寬,有時還微沾赭皮黃色。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暗褐色具寬闊的桂粉紅色羽緣。初級飛羽黑色,除最外側一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均為白色,次級飛羽黑色,外翈粉紅色,尖端白色,次級飛羽的粉紅色與與中覆羽和大覆羽寬闊的粉紅色羽緣一起形成翅上的粉紅色斑,最內側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內翈黃棕色。頦、喉、頸側和胸淡沙褐色或淡沙棕色,有時微沾粉紅色,腹、肛周和尾下覆羽近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微綴粉紅色,尤其近翼緣處粉紅色較多。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上體更多皮黃色而少赭色,羽色較暗淡,翅上粉紅色斑不顯著,眼先不為黑色。
幼鳥和雌鳥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雄鳥黑色、雌鳥暗褐色,腳暗褐色或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1-28,♀23-30克;體長♂134-158毫米,♀132-162毫米;嘴峰♂11-12毫米,♀10-12毫米;翅♂80-91毫米,♀78-87毫米;尾♂56-71毫米,♀54-71毫米;跗蹠♂16-19毫米,♀18-19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巨嘴沙雀是一種乾旱荒漠鳥類,棲息於無樹或有稀疏樹木生長的乾旱平原、低山丘陵和高原地帶及半荒漠和荒漠地區。海拔1500米以下。常活動在有稀疏樹木和灌木生長的開闊地方和裸露的山邊山石地上,尤其喜歡在溪流等水域岸邊的灌木和稀疏的樹上或沿路邊和農田地邊人工種植的行道樹上活動,有時甚至進到居民點附近的果園和城鎮公園中。

生活習性

留鳥,但冬季常進行大範圍遊蕩。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休息時站在灌木上或樹上,飛行快而有力,飛翔時常發出一種尖銳的“turr”或“shreep”聲。
主要以各種植物種子為食,也吃堅果和漿果等植物果實。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中國、埃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遊蕩:科威特、利比亞和卡達。
巨嘴沙雀分布圖巨嘴沙雀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一年繁殖2窩。4月初即已成對,營巢於樹杈上或灌木上,較為暴露。由雌鳥營巢,距地高1-6米。巢呈杯狀,外層主要由細枝、草莖等材料構成,結構較為粗糙、鬆散;內層多由細麻、線、棉花、種子毛、花莖、獸毛等材料構成,結構較緊密而精緻。巢外徑8-16厘米,內徑5.5-8.3厘米,高6-8.2厘米,深2.1-45厘米。每窩產卵多為4-6枚,偶爾也有多至7枚少至3枚的。卵淡藍色,被有細小的暗褐色或紫黑色斑點,偶爾帶有髮絲狀細紋;也有為白色、淺鴿藍色和海綠色的。卵的大小為17.4-22毫米×12-15.1毫米。雛鳥晚成性。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