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是1995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文軍。
基本介紹
- 作者:汪文軍
- ISBN:9787805930367
- 頁數:536
- 定價:16.00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03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驚心動魄的第二次世界大
戰,也可以說是一場巨人之戰,
本書以歷史紀實的手法,從左
右戰爭的各國領袖們入手,揭
示了這場大戰的一些內幕 書
中精心描寫了盟國三巨頭策
劃、組織、指揮戰爭的經過和在
決策交往過程中的遠見卓識、
雄才大略、成敗得失,及其性
格、感情、風度、私人關係等,人
物詡栩如生、極富有可讀性
本書還從一個新視角展現
了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作用
及得失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通向戰爭之路
50歲的希特勒 張伯倫的綏靖政策
史達林對納粹德國的態度 邱吉爾的警告
目標對準了波蘭 英、法、蘇三國談
判 希特勒決定穩住蘇聯 《蘇德互
不侵犯條約》
第二章 臨危受命
“溫斯頓回來了” 海軍大臣 張伯倫
政府陷入危機 當仁不讓 既往不咎
“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第三章 修改《中立法》
“戰爭終於來了” 《中立法》的通過
“隔離”演說 需要修改《中立法》
“老闆,你的票數不夠” 《中立法》的修改
第四章 東方戰線
第四次瓜分波蘭 《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
題》 蘇芬戰爭 軍隊大清洗的後果
整頓軍隊 “紅軍”與“藍軍”
東方戰線
第五章 五飛法蘭西
德軍在西線的全面進攻 德軍撲向沿海
敦刻爾克大撤退 第四次飛往法國
英國將繼續戰鬥 英法合併計畫
自由法國運動的興起
第六章 最光輝的時刻
英國也會投降嗎? 奧蘭事件 民族
自信心 不列顛空戰開始 挫敗“海
獅計畫” 最光輝的時刻
第七章 走向非中立
《聖經》的啟示 羅斯福看重邱吉爾
唇亡齒寒 痛斥墨索里尼 邱吉爾的
迫切要求 轉讓驅逐艦
第八章 競選連任
司芬克斯之謎 後院起火 各個擊破
“我們需要羅斯福” 競選老手
五次競選演說
第九章 貌合神離
“別刺激德國人” 蘇德經貿談判 貌
合神離 邱吉爾出的難題 莫洛托夫
的柏林之行 希特勒的蛛絲馬跡 斯
大林委屈求全(179)德國會進攻蘇聯嗎?
第十章“巴巴羅薩”
蘇德戰爭爆發 領袖的聲音 嚴峻的
考驗 保衛列寧格勒 丟失基輔
“颱風”刮向莫斯科 莫斯科大反攻
第十一章“非正式婚姻”
“朋友們,英國破產了” 澆水皮帶管
霍普金斯訪英 《租借法案》
對付“狼群” 大西洋會議
非正式聯盟
第十二章 大聯盟的序幕
“這不是階級的戰爭” 蘇聯能頂住嗎?
英蘇首腦建立聯繫 霍普金斯首
訪莫斯科 口惠而實不至 莫斯科
三國會議 大聯盟拉開序幕
第十三章 援華抗日
遠東國際格局 史達林積極援華抗日
英美的軟弱立場 日蘇談判
邱吉爾與滇緬公路危機 羅斯福
左右為難 新的遠東危機 英美的
對華援助
第十四章 通向珍珠港之路
第十五章 偉大聯盟
美英對日宣戰 堅持“先歐後亞”
大聯盟不能沒有蘇聯 《聯合國家宣言》
邱吉爾的親善外交
第十六章 第二戰場
第二戰場問題公開化 歐亞戰局與第二
戰場 “圍殲”與“痛擊”計畫 莫洛
托夫的英美之行 “火炬”計畫出籠
邱吉爾首訪莫斯科 史達林吞下
“苦藥九”
第十七章 戰略轉折
阿拉曼戰役 太平洋上的戰略轉折
盟軍在北非登入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第十八章 卡薩布蘭卡
史達林無法離開蘇聯 “圍殲”與“哈斯
基”計十劃 艾森豪受命掛帥
法屬北非的政治風波 羅斯福和丘吉
爾“逼婚” “撒哈拉的巴黎”
第十九章 三叉戟與四分儀
史達林怒火中燒 三叉戟會議 英
蘇首腦唇槍舌劍 第一次魁北克會議
義大利投降
第二十章 先歐後亞
中國重要嗎? 美國走到援華抗日的前
台 緬甸戰場 “安納吉姆”計畫
改變先歐後亞的嘗試 “三叉戟”
會議上的遠東問題 對日戰略中的蘇聯
因素
第二十一章 莫斯科―一開羅――德黑蘭
莫斯科外長會議 三巨頭會議的地點
問題 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遠東問題 德黑蘭會議:歐洲問題
“事實上的朋友”
第二十二章 紅軍解放蘇聯
庫爾斯克會戰 強渡第聶伯河
冬季戰役 白俄羅斯會戰 孔采
沃別墅的除夕之夜
第二十三章 盟軍反攻歐陸
誰指揮“霸王”戰役 進軍羅馬
諾曼第登入 “龍騎兵”行動
第二十四章 大聯盟的裂痕
義大利政治風波 桀騖不馴的戴高樂
波蘭問題的緣由 巴爾幹問題
第二次魁北克會議 邱吉爾再
訪莫斯科
第二十五章 雅爾達會議
矛盾加劇 通向雅爾達之路 德
國的前途 波蘭的命運 為對日
作戰開價 國際組織問題 為和
平而團結
第二十六章 勝利時刻
互不信任 羅斯福逝世 勝利與
悲劇 波茨坦會議 邱吉爾下台
日本投降
50歲的希特勒 張伯倫的綏靖政策
史達林對納粹德國的態度 邱吉爾的警告
目標對準了波蘭 英、法、蘇三國談
判 希特勒決定穩住蘇聯 《蘇德互
不侵犯條約》
第二章 臨危受命
“溫斯頓回來了” 海軍大臣 張伯倫
政府陷入危機 當仁不讓 既往不咎
“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第三章 修改《中立法》
“戰爭終於來了” 《中立法》的通過
“隔離”演說 需要修改《中立法》
“老闆,你的票數不夠” 《中立法》的修改
第四章 東方戰線
第四次瓜分波蘭 《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
題》 蘇芬戰爭 軍隊大清洗的後果
整頓軍隊 “紅軍”與“藍軍”
東方戰線
第五章 五飛法蘭西
德軍在西線的全面進攻 德軍撲向沿海
敦刻爾克大撤退 第四次飛往法國
英國將繼續戰鬥 英法合併計畫
自由法國運動的興起
第六章 最光輝的時刻
英國也會投降嗎? 奧蘭事件 民族
自信心 不列顛空戰開始 挫敗“海
獅計畫” 最光輝的時刻
第七章 走向非中立
《聖經》的啟示 羅斯福看重邱吉爾
唇亡齒寒 痛斥墨索里尼 邱吉爾的
迫切要求 轉讓驅逐艦
第八章 競選連任
司芬克斯之謎 後院起火 各個擊破
“我們需要羅斯福” 競選老手
五次競選演說
第九章 貌合神離
“別刺激德國人” 蘇德經貿談判 貌
合神離 邱吉爾出的難題 莫洛托夫
的柏林之行 希特勒的蛛絲馬跡 斯
大林委屈求全(179)德國會進攻蘇聯嗎?
第十章“巴巴羅薩”
蘇德戰爭爆發 領袖的聲音 嚴峻的
考驗 保衛列寧格勒 丟失基輔
“颱風”刮向莫斯科 莫斯科大反攻
第十一章“非正式婚姻”
“朋友們,英國破產了” 澆水皮帶管
霍普金斯訪英 《租借法案》
對付“狼群” 大西洋會議
非正式聯盟
第十二章 大聯盟的序幕
“這不是階級的戰爭” 蘇聯能頂住嗎?
英蘇首腦建立聯繫 霍普金斯首
訪莫斯科 口惠而實不至 莫斯科
三國會議 大聯盟拉開序幕
第十三章 援華抗日
遠東國際格局 史達林積極援華抗日
英美的軟弱立場 日蘇談判
邱吉爾與滇緬公路危機 羅斯福
左右為難 新的遠東危機 英美的
對華援助
第十四章 通向珍珠港之路
第十五章 偉大聯盟
美英對日宣戰 堅持“先歐後亞”
大聯盟不能沒有蘇聯 《聯合國家宣言》
邱吉爾的親善外交
第十六章 第二戰場
第二戰場問題公開化 歐亞戰局與第二
戰場 “圍殲”與“痛擊”計畫 莫洛
托夫的英美之行 “火炬”計畫出籠
邱吉爾首訪莫斯科 史達林吞下
“苦藥九”
第十七章 戰略轉折
阿拉曼戰役 太平洋上的戰略轉折
盟軍在北非登入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第十八章 卡薩布蘭卡
史達林無法離開蘇聯 “圍殲”與“哈斯
基”計十劃 艾森豪受命掛帥
法屬北非的政治風波 羅斯福和丘吉
爾“逼婚” “撒哈拉的巴黎”
第十九章 三叉戟與四分儀
史達林怒火中燒 三叉戟會議 英
蘇首腦唇槍舌劍 第一次魁北克會議
義大利投降
第二十章 先歐後亞
中國重要嗎? 美國走到援華抗日的前
台 緬甸戰場 “安納吉姆”計畫
改變先歐後亞的嘗試 “三叉戟”
會議上的遠東問題 對日戰略中的蘇聯
因素
第二十一章 莫斯科―一開羅――德黑蘭
莫斯科外長會議 三巨頭會議的地點
問題 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遠東問題 德黑蘭會議:歐洲問題
“事實上的朋友”
第二十二章 紅軍解放蘇聯
庫爾斯克會戰 強渡第聶伯河
冬季戰役 白俄羅斯會戰 孔采
沃別墅的除夕之夜
第二十三章 盟軍反攻歐陸
誰指揮“霸王”戰役 進軍羅馬
諾曼第登入 “龍騎兵”行動
第二十四章 大聯盟的裂痕
義大利政治風波 桀騖不馴的戴高樂
波蘭問題的緣由 巴爾幹問題
第二次魁北克會議 邱吉爾再
訪莫斯科
第二十五章 雅爾達會議
矛盾加劇 通向雅爾達之路 德
國的前途 波蘭的命運 為對日
作戰開價 國際組織問題 為和
平而團結
第二十六章 勝利時刻
互不信任 羅斯福逝世 勝利與
悲劇 波茨坦會議 邱吉爾下台
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