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龍門

巧合龍門

晚年他在夢溪園認真總結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科學活動,寫出了聞名中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和《忘懷錄》等。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巧合龍門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 文學體裁:說明文
  • 作者:沈括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一官僚家庭。自幼勤奮好讀,在母親的指導下,14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24歲開始踏上仕途,三年後,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在這裡他開始研究天文歷算。
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書中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和藝術等共600餘條。其中200多條屬於科技方面,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夢溪筆談》中還第一次明確地談到磁針的偏角問題。

作品原文

慶曆中,河決北都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錫親往董作。凡塞河決垂合,中間一,謂之“合龍門”,功全在此。是時屢塞不合。時合龍門埽長六十步,有水工高超者獻議,以謂埽身太長,人力不能壓,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斷,而繩纜多絕。今當以六十為三節,每節埽長二十步,中間以索連屬之。先下第一節,待其至底,方壓第二、第三。舊工爭之,以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斷漏,徒用三節,所費當倍,而決不塞。”超謂之曰:“第一埽水信未斷,然勢必殺半。壓第二埽止用半力,水縱未斷,不過小漏耳。第三節乃平地施工,足以盡人力。處置三節既定,即上兩節自為濁泥所淤,不煩人功。”申錫主前議,不聽超說。是時賈魏公帥北門,獨以超之言為然,陰遣數千人於下流收流埽。既定而埽果流,而河決愈甚,申錫坐謫。卒用超計,商胡方定。

注釋

三司】官署名,北宋最高財政機構。宋代以鹽鐵、度支、戶部三部合為三司,統籌國家財政,其中度支掌管財政支出。三司度支副使是三司的副長官。
董作】督促施工。
】大河決堤時,用來搶險護岸堵決口的一種製件。用這種材料製作的堤壩也叫埽。埽,音sào。
】古代的長度單位,大約相當於現代五尺。
】濾過。收漉,指打撈。漉,音lù。
既定】這裡指按照原來的方案合龍。
坐謫】因過失被貶官。

作品譯文

慶曆年間,黃河在大名府商胡埽決堤,很久沒能堵住。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錫親自前往指揮施工。通常堵塞河堤決口,將要合龍的時候,安放中間一節埽,稱為“合龍門”,工程的成敗全在於此。當時,河工多次堵塞決口都不能合龍。那時候合龍門的埽長六十步,有一個名叫高超的河工建議,認為埽身太長,人力壓不下去,埽不能下沉到水底,因此不能截斷河中流水,而繩纜大部分被拉斷了。現在應當把六十步的埽分為三節,每節埽長二十步,中間用繩索連線起來。先壓第一節,等它沉到水底,再壓第二、第三節。老河工竭力爭辯,認為不行,說:“二十步長的埽不能堵塞水的滲漏,白白地損失了三節埽,所需費用會比原來增加一倍,而決口還是堵不住。”高超對他們說:“壓第一節埽確實沒有斷流,但水勢必然減少一半。壓第二節埽,就只需用一半的力氣,即使水流沒有截斷,也不過是小的滲漏而已。壓第三節埽完全是平地施工,可以充分發揮人的力量。三節埽都安放完畢,前兩節就自然被泥沙淤填,用不著再耗費人力。”郭申錫主張原來的方案,不聽從高超的建議。當時賈魏公為大名府主帥,唯有他認為高超的說法是正確的,暗地派遣數千人到下游去撈取衝下來的埽。按照原來的方法合龍,埽果然被水沖走,河堤決口反而愈加擴大。郭申錫因此被降職。最終還是採用了高超的辦法,才堵住了商胡的河決。

作品賞析

黃河決堤在我國歷史上是經常發生的事。為了對付河患,所以人們後來創製了埽。埽是一種以秫秸、蘆葦、樹枝、泥土、石塊等為主體,用繩索或竹索綑紮起來而成的製件。每當大堤潰決,就用埽去堵口搶險。據《漢書溝洫志》記載,漢武帝在瓠子口(今河南濮陽)堵黃河決口時,下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置決河”。可見埽的使用,最早在漢代就已經開始了。
《巧合龍門》記載了河工高超發明的三節壓埽法,這是對歷來使用埽的一種改進。但因為這一方法不是祖宗成法,所以自然不被墨守成規的官吏採納,也不為因循守舊的河工所接受。然而事實證明,這種三節壓埽法是堵塞河決的有效措施。沈括記錄了這件事,無疑是對那些抱殘守缺的人的批評,是對那些勇於創新的人的讚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