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銀青光祿大夫,官名。西魏、北周置,亦省稱為左銀青光祿。為加官,無具體職掌,參見“光祿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銀青光祿大夫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西魏、北周
- 品級:正七命
左銀青光祿大夫,官名。西魏、北周置,亦省稱為左銀青光祿。為加官,無具體職掌,參見“光祿大夫”。
左銀青光祿大夫,官名。西魏、北周置,亦省稱為左銀青光祿。為加官,無具體職掌,參見“光祿大夫”。出處《寇遵考墓誌》:“(明帝)武成二年(560),除前將軍、左銀青光祿,司寇府都上士。”(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圖版三六...
光祿大夫,從一品;左光祿大夫,正二品;右光祿大夫,從二品;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正議大夫, 正四品;通議大夫,從四品;朝請大夫,正五品;朝散大夫,從五品。唐代定製文武散官,以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三品文散官。五代,北宋沿襲不改。宋神宗時制定“元豐寄祿格”,把唐代的散官移作...
宋朝光祿大夫為從一品、金紫光祿大夫為正二品、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二品。元、明沿宋制為從一品,清代升為正一品。發展歷史 光祿大夫,官名。大夫為皇帝近臣,分為中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無固定員數,亦無固定職務,依皇帝詔命行事。漢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為掌議論之官,大夫中以...
左光祿大夫,文散官名。(文散官,古代表示官員等級的稱號,與職事官表示所任職務的稱號相對而言),晉始於光祿大夫外加置。官職簡介 隋煬帝定散官稱號為九大夫、八郎。左光祿大夫正二品,右光祿大夫次之、從二品。唐以下不設。唐初高祖武德年間的文散官定製為:開府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從一品;特進、右光祿...
《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右金吾衛大將軍贈工部尚書太原郡公王公神道碑》是唐代韓愈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右金吾衛大將軍贈工部尚書太原郡公王公神道碑 作者 韓愈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左庶子嚴公墓志銘 皇唐太子左庶子河內縣子馮翊嚴公諱損之,故都督洮州諸軍事洮州刺史協之孫,贈太常少卿方約季子,中書侍郎挺之母弟。家之慶,天之休,锺於公躬,故其德備。少仕昌世,遇權臣惡直官,不登三台。晚值多難,安貞不競,故位不過郡守宮尹。前後佐兩衛,參四府,領二...
外放治理宣州、兗州、睦州,勵精圖治,嘉績登聞,拜右衛將軍、東都副留守,遷左金吾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卿,襲封魏縣開國侯。天寶八載,卒於洛陽,時年七十二歲,葬於洛陽縣龍門北原。人物生平 崔瑤,字叔玉,清河東武城人,魏中尉琰之十一代孫也。皇朝御史大夫、贈益州都督、清丘貞公義玄之系,戶部侍郎、...
《授王暐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子詹事制》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授王暐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子詹事制 門下:儲闈掌事,端尹命官,疇咨所難,慎擇斯在。雲麾將軍前左千牛衛將軍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王暐,衣冠貴緒,人物通才。善自謀身,見推於賢戚;凡所效職,必聞於中外。頃緣謝病,今則有瘳。舉其...
金紫光祿大夫,文官,古代官名,初為加官,無職掌,隋唐以後為散官。唐代為正三品,宋代為正二品,元代為從一品。明清兩代無。歷代發展 1.戰國時代置中大夫。2.漢代初期分為中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漢武帝時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為掌議論之官,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3.西漢後期,九卿等高官...
除觀文殿學士,左銀青光祿大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復告老。上重之,以為宣徽南院使,判陳州,公辭至於五,猶不從。拜宣徽使,復留為宮使朝朔望。逾年,請益堅,七年三月,以宣徽使太子少師致仕南郊,諶以恩進。封公太子太保,九年四月三日,晨起巾屨朝諸佛,還坐室中而逝,年七十有四。前三日,嘗為書...
憑這個功績,元宜被提升為銀青光祿大夫。完顏亮增設浙西道都統制,讓元宜兼任這個職位,督領各路軍隊渡江,佩帶金牌,並賜他一套衣冠。背主弒君 金兵在和州激戰的時候,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在東京(遼陽)稱帝,即金世宗。一國二帝,軍中很多人都開始思考是去是留。完顏亮決定先取南宋再北上平叛。命金軍自和州...
盧翊 盧翊,出身范陽盧氏北祖之大房,官銀青光祿大夫。北齊司徒盧思道六代孫。
北魏永安中,宇文虬擔任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加都督。建明二年(531年),宇文虬跟從獨孤信鎮守荊州,並在下溠擊敗南梁軍,於是平定歐陽、酇城,俘獲眾多。又進攻南陽、廣平二城,擒獲郡守一人,因功加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員外、直閣將軍、閣內都督,封爵南安縣侯,食邑九百戶。護衛西遷 永熙三年(534年),...
韓瑗(606年-659年),字伯玉,京兆郡三原縣(治今三原縣東北三十里)人,刑部尚書韓仲良之子。唐朝大臣。韓瑗年少時學識淵博,通曉吏事。貞觀年間,累官至兵部侍郎,承襲父爵。歷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銀青光祿大夫。次年,升任侍中,位至宰相。同年,兼任太子賓客。在高宗李治廢后之爭時,韓瑗支持長孫無忌...
西魏宇文泰因叱羅協在潼關很久,任命他為大丞相府東閣祭酒、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又轉錄事參軍、遷主簿、加通直散騎常侍、代理大行台郎中、累次升遷至相府屬從事中郎。文帝倚重 叱羅協曾在兩京任職,熟悉典章制度,又能刻苦自勵,宇文泰很倚重他。然而因為叱羅協的家屬還在東魏境內`,宇文泰懷疑他懷有二心。...
元和六年(811年),李光進擔任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大都護、振武節度使。詔書稱李光進素有竭誠效忠之節操,而且建樹豐功,故賜姓李氏,以示恩寵。並授任其弟李光顏為洺州刺史,充任本州團練使。兄弟二人同時奉享恩澤,世人皆驚嘆。調任去世 元和八年(813年),朝廷調任李光進擔任靈武節度使。同年...
元豐三年(1080年)三月,吳充因病罷相,王珪為獨相。隨後,宋神宗命王珪提舉《兩朝國史》,賜筆墨器幣。九月,為正議大夫。隨後因改革官制(元豐改制),王珪又被超授為銀青光祿大夫兼門下侍郎,加監修國史。元豐五年(1082年)四月,王珪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十一月二日,進封王珪為郇...
樊子蓋(545年—616年),字華宗,廬江(治今安徽合肥)人,隋朝官員。歷任樅陽太守、辰州刺史、武威太守、金紫光祿大夫、民部尚書、東都留守等職,為官清廉謹慎,不納賄賂,治軍嚴格,因平叛有功,封爵建安侯。大業十年(614年),進爵為濟公。大業十二年(616年),樊子蓋去世,終年七十二歲,萬餘人為他送葬,...
曾祖諱義節,銀青光祿大夫,菜鄂等州刺史;祖諱誡盈,銀青光祿大夫,青棣義三州刺史;父諱庭芝,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中丞。府君讀書崇儒,被禮表胤,誡心務道,慎欲天,當國議之,誰曰容易。天寶中起家,授左衛長,上轉右衛司戈兼輸運判官秩滿,更遷右衛兵曹參軍。乾元初,元帥中書令郭公(郭子儀)...
大足元年,授上方監丞、朝散大夫,轉相王(李旦)府屬、通事舍人。長安三年,遷職方員外郎。神龍元年,轉兵部員外郎,遷長安令、將作少匠。景龍二年,轉司農少卿,得罪宰相宗楚客,出任貝州刺史。景雲元年,入為鴻臚少卿、銀青光祿大夫,遷太府少卿、通事舍人,為節慜太子(李重俊)追謚。唐玄宗即位後,歷任...
大嵩璘(?—809年),是渤海國第六代君主,在位期間794年至809年,大欽茂的幼子,改元為正歷。唐朝遣使殷志瞻冊封大嵩璘為渤海國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大嵩璘結束了大欽茂死後的動亂,渤海國又開始正常發展,並且九次遣使朝唐,三次遣使入日本。809年去世,諡號康王。人物生平 早年即位 大嵩璘是渤海國...
元敬(776年—840年),字遵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後魏(即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後裔。唐朝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死後追贈兵部尚書。人物生平 元敬應出生於大曆元年(766年),最初在州縣任職,後投奔鎮守睢陽的李(韓)弘,累積軍功,經太子太保裴度保薦,任定州刺史。寶曆元年(825),轉隴州兼中執憲...
等到皇帝回到京城,改授他為禮部尚書,下制說:“銀青光祿大夫、守禮部尚書李峴,為軍隊提供糧餉周到豐厚,開創事業取得成就,可任命為光祿大夫,行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國公。”李峴有兄長李峘、李嶧。李峘跟隨太上皇李隆基,李峴在靈武擁戴肅宗,因為爵官一樣高,同時都是御史大夫,一起處理御史台的公務,又在一...
神龍元年(705年),薛季昶參加了由大臣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暐、敬暉、袁恕己等五人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誅除武則天所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因功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戶部侍郎。無辜受害 張柬之等人雖誅二張,迫使武則天下台,但卻沒有窮誅諸武,薛季昶認為:“二凶雖誅,呂產、呂祿猶在,去草不除根,...
授銀青光祿大夫。卒賜禮部尚書,諡文懿。博學善文辭,尤工書法,親承智永傳授,妙得其體。所書筆致圓融遒逸,外柔內剛。與歐陽詢齊名,並稱“歐虞”,或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碑帖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等。書籍簡介 《筆髓論》是一部書法用筆論著,全書共有一卷。該書...
高祖:王明遠,隋朝司金上士、銀青光祿大夫、弘化郡守、雍州大中正。曾祖:王壽,隋朝州都七職主簿。祖父:王喜,唐朝晉州司倉、河西縣丞。父親:王慶,趙州房子、冀州棗強二縣主簿、蒲州長史。個人作品 《臨高台》漢主事祁連,良人在高闕。空台寂已暮,愁坐變容發。泛艷春幌風,裴回秋戶月。可憐軍書斷,空使...
《唐故中大夫復州刺史嗣吳王墓志銘一首並序》;《新唐書》:卷七十之《宗室世系表下》;《冊府元龜》:卷七百之《牧守部.貪黷》。家族成員 祖先 高祖:李恪,開府儀同三司、司空、安州都督、吳王;曾祖:李琨,銀青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嗣吳王;祖父:李祗,光祿大夫、工部尚書、宗正卿,贈太保、嗣吳王;父...
皇封:銀青光祿大夫,通玄先生 法寶:紙驢、金鞭、漁鼓 張果老(張果),本為邢州廣宗的道人,他姓張名果,號通玄先生,是唐朝有名的煉丹家,養生家,還是個哲學家。“老”字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也是因為他模樣長得老相,而且歲數很大。唐初就有人說他得長生秘術,“自言數百歲矣”。等到唐明皇的使臣去請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