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的路線

左的路線

左的路線是一種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觀點,與右派區別政治觀點上的完全對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的路線
  • 起源:法國大革命時期
  • 與右派區別:政治觀點上的完全對立
  • 套用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左的來源,左傾在中國及危害,

左的來源

這個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
左派和右派分別指坐在議長的左右,一般坐在左邊的是激進的共和分子,右邊是保皇黨,所以後來以左指思想激進,右指思想保守
用“左”或“右”來區別派別的習慣來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
當時的國民公會裡山嶽派在左,吉倫特派在右。
山嶽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

左傾在中國及危害

左傾是指政治上追求進步、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而帶引號的“左”傾,則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左”傾思想表現為急於求成,主觀地誇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在革命和建設中採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一切。“左”傾思想如果形成為系統完整的路線並在實踐中執行,便成為“左”傾機會主義或叫“左”傾冒險主義。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出現過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1931~1934年,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在黨內統治長達4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理論上、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表現得最為充分和完備,影響最深,危害最大。在社會主義時期,1957~1976年在“階級鬥爭為綱”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過程中發生的錯誤行為,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了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左”傾和右傾一樣都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因此既反對右,也反對“左”。
從歷史上看,“左”、右兩種錯誤路線,都曾給黨的事業帶來過嚴重危害,相比較而言,“左”造成的損失更大。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做出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近乎一份反"左"歷史檔案,雖然在回顧黨的歷史時,也提到了右傾錯誤,但主要的筆墨還是在批判三次"左"的錯誤,即1928年底形成的"左傾盲動主義"、1929年下半年形成的"立三路線"和1931-1934年,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在黨內統治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決議認為,尤其是這第三次體現在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上的全面的"左傾"錯誤,"曾經給我黨和中國革命以嚴重的損失"。
這些錯誤突出表現在,把馬克思主義書本化、教條化,對共產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奉若神明、照搬照抄,無視中國革命形勢的複雜性、艱巨性,提出種種不切實際的冒險主張,致使黨的事業一度陷入困境,延緩了革命的進程。
縱觀我黨歷史上所犯的左傾錯誤,無一例外都是由於缺乏調查研究,對客觀形勢作了不切實際的估計,同時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制定出與客觀現實相脫節的方針政策而造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