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革命運動黨※,為玻利維亞的一個政黨,於1971年成立。※...
左派在歐洲適用於一些革命運動的推動者,特別是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也可用來稱呼社會民主主義者。在當代政治話語中,左派通常是指社會自由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詞語來源 政治話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89年...
宋慶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女權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廖仲愷(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廣東省惠州市惠陽縣)人。國民黨左派領袖、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右派的運動通常支持他們自己國家的主權並反對其變動。在歐洲,支持歐洲聯盟者通常來自左派,而支持國家主權至上者則來自右派。世界主義和國際主義為左;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為右:經濟愛國主義或貿易保護主義在左右兩派都可以發現,左派的保護...
在此背景下,革命共產主義同盟認為自己的職責是要把傳統的工人運動和新時代工人運動連線起來,探索一條帶領工人運動走出危機的道路。2003年11月,全黨代表大會提交了一項“建立反對資本主義右翼黨”的倡議,呼籲建立一個廣泛法國左翼運動組織...
左翼文學運動是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指導下的革命文學運動。1928—1929年間的革命文學論爭,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倡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學成為進步作家的共同要求,資產階級文藝家對於革命文學的攻擊,從另一個方面促使革命作家...
《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是俄國革命家列寧創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1920年。在該書中,列寧闡述了俄國十月革命經驗的國際意義,重點總結了布爾什維克黨在黨的建設方面的基本經驗,論證了為爭取民眾而鬥爭的理論與策略,以及無...
新共產主義運動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國的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運動。介紹 這個政治術語指的是美國新左派一個特定的趨勢,它們在1917年的俄國革命、辛亥革命和古巴革命尋求靈感,但是獨立的美國共產黨已經存在的。起源 在1960年代,學生...
西方左翼來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啟蒙時期的 “三大原則”:自由、平等、博愛,其後以市民階層為主的包括貧苦工人和農民在內的是“第一左翼”;受馬克思、恩格斯影響的工人運動及其黨派為“第二左翼”;20世紀十月革命勝利以後由上述“第二...
廖仲愷不屈不撓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國共產黨人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但他所做的這一切無疑對國民黨右派、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是極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動勢力都視廖仲愷為眼中釘,欲置之於死地。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