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坪村

左家坪村是一個隸屬於洋坪鎮的行政村,版圖面積9.6平方公里,位於洋坪鎮的東南面。本村共有人口1644人,主要以農作物種植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左家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洋坪鎮的東南面
  • 面積:9.6平方公里
概況,發展,農業產業化,基本情況,主要問題,發展建議,

概況

東與茅坪場鎮九龍村共界;西與鳳凰、萬家咀兩村接壤;南與舊縣鎮觀東村毗連;北與鄭家沖村、河口鄉柳林村為鄰。該村現有1個黨支部、1個村民委員會、1個合作社和2個協會,6個村民小組,513戶,1644人,勞動力1160人,耕地面積144公頃,其中水田102公頃,旱地42公頃。
2010年,實現糧食總產1110噸,油料總產222噸,生豬出欄3005頭,袋料食用菌103萬袋,產乾菇103噸。該村是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也是柑桔專業村。
村委會配有會議室,治調辦公室、民兵連辦公室、“三資”和會計辦公室值班室、糾紛調解辦公室、民眾說事室,以及黨員民眾活動室、計生辦公室和書記辦公室。
修建有圖書室、籃球場等設施,圖書室藏書1000餘冊。積極開展各類黨組活動,組織農業技術培訓。2010年人均收入6950餘元,主要來源於農業和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主要來源於企業服務費用、土地租賃和集體房屋出售所得。

發展

一、完善發展規劃,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堅持把文明新村創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邀請“第一書記”到現場辦公,制定並完善了村級發展規劃,始終把柑橘生產作為主導產業,全村現有柑橘種植面積3000畝。加強對小漢口柑橘合作社的規範化管理,做大做強柑橘合作社800畝生產能力。
以此推動全村柑橘產業的發展。力爭2014年柑橘大部分掛果,可年產柑橘500噸,實現300萬元收入。同時根據社區實際,通過各種形式,拓寬村民致富項目,制定“2215”發展目標,即:人平2畝柑橘,人平2頭豬,人平1000袋食用菌,人平純收入5000元。
二、開展道德教育,最佳化社會風氣。通過走訪民眾,蒐集村民意見和建議,由村兩委推薦,成立了村民道德理事會,由政治素質高,有一定民眾協調能力的村民任會長,有熱心服務村民,有一定特長的村民為理事會成員,並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制度。編寫了文明新村創建《村民讀本》500本發放給我社區村民。
開辦了“道德講堂”,組織村民開展理論政策、法律法規、農業生產、文明禮儀、健康知識等教育培訓。重點學習了《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六五普法、種養殖技術。共開展四次,通過開辦道德講堂樹立了村民的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孝敬父母的社會新風尚。
三、強化村莊整治,改變村容村貌。我們廣泛發動村民參與“萬名幹部進萬村潔萬家”活動,對村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共清理垃圾9.3噸,清理污溝1000米,新建垃圾焚燒池32個,垃圾集並房16個,發放垃圾桶325個,建設綠化節點900平方米,栽植桂花樹200株,建立景觀植物基地20畝,栽植桂花樹苗4000株。開展 “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共評選出464戶,促使村民人人動手潔萬家,戶戶參與環境整治。組建了6人的保潔隊伍,制定了《左家坪社區環境衛生公約》和《保潔員管理制度》等制度,建立了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
四、開展各種活動,豐富文化生活。我們以共青團、婦聯帶頭組建了社區文藝宣傳隊,村投資1.7萬元購置了音響器材等文體設備,由團支部書記引導村民跳起了廣場舞,村民熱情參與,每晚到村文化廣場跳廣場舞兩個小時,每晚有30人以上村民參加,村民已學會了40個廣場舞蹈,每個小組都有廣場舞地點。社區挑選12人為社區紅事免費助興。同時在“三八”、“五一”重大節日組織村民進行舞蹈、唱歌、拔河等比賽,邀請縣花鼓劇團到村進行文藝演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推動社區文化建設。

農業產業化

2010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根據縣委黨校的統一安排,5月12日至14日,我們到左家坪村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農村實踐。期間,通過訪農戶、查實情、聽介紹以及深入田間地頭等多種形式,對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走訪了33家農戶,形成如下調查報告。

基本情況

左家坪村共有513戶,1646人,6個村民小組,勞動力915人,版圖面積6平方公里,山林面積9500畝,耕地面積2002畝,其中水田1530畝,旱田472畝;自2008年進入全縣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範疇以來,全村按照“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典型帶動、協調推進”的思路,以柑橘、食用菌、優質稻、生豬為重點,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共發展柑橘2300畝、食用菌80萬袋、優質稻15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8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6138元。

主要問題

幾年來,該村通過農業產業結構的最佳化與調整,為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市場供給奠定了基礎,但從走訪調查的情況看,農業結構長期積累的矛盾並未根本解決,農業結構與市場消費、農民增收的要求還不適應,農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1、農民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通過走訪發現,80%的被調查者文化程度均在國中以下,從而導致“三缺”現象較為嚴重,即缺知識,對農業惠農政策、新型機械使用、產業科學管理等知識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清楚;缺技能,受地域位置、人際環境、傳統思維等因素的影響,習慣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勞力型生產模式,缺乏其它的技能本領;缺眼界,安於現狀的保守思想較為嚴重,缺乏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
2、基地建設規模有待擴大。大部分農民在建設基地、培育產業的過程中,習慣於“自己建設、自己管理、自己發展”的單兵模式,直接導致產業基地集約化、規模化水平不高。以柑橘產業為例,在走訪的11戶種植戶中間,有3戶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上,而種植面積在10畝以下的種植戶有7戶,占63.7%,其中,種植面積最多的達到350畝,最少的僅2.3畝。
3、風險防範能力有待增強。受各種因素影響,大部分農民不能及時準確地接收和把握外界信息和新生事物,在農產品市場行情的波動問題上存在迷茫和恐慌思想,在市場風險的預測和防範上始終處於被動位置。例如,該村五組村民程雯,2008年見生豬行情上漲,隨後發展生豬50頭,到2009年,生豬行情突然下跌,導致本人虧損2萬多元。

發展建議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資源、環境、交通等優勢,全力打造規模大、檔次高、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逐步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格局。
1、健全聯接機制,發揮市場導向作用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風險防範為重點,著力健全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接互助機制,切實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一是要搭建聯接橋樑。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實行“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努力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通過規範契約內容,明確權利責任,逐步實行契約可追溯管理,引導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係。二是要明確聯接重點。按照“自主自願、平等互利、風險共擔”的原則,引導村級農民以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模式、多途徑的聯合與合作,鼓勵企業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信息、農資和購銷等多種服務。三是要創新聯接方式。充分考慮農業產業特點、市場發育狀況、企業經營能力和農民的認識程度等因素,分產業、分產品研究不同利益聯結方式的基本規律、運行規則和約束條件,分析產生髮展的內在因素,總結推廣不同產業和產品的利益聯結模式,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聯接機制。
2、健全建管機制,發揮基地紐帶作用
圍繞柑橘、食用菌、生豬、優質稻等產業重點,加大項目、資金、政策整合力度,著力推進產業基地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一是要高起點規劃。緊密結合低丘崗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建立奐家沖、後沖兩大柑桔基地,到2012年,使全村柑桔面積達到3500畝;實行生豬養殖和柑桔基地有機結合,興建奐沖生豬養殖小區一個,實現年生豬出欄能力5000頭以上;加大食用菌、優質稻生產投入力度,繼續鞏固和提高80萬袋食用菌和1500畝優質稻生產能力。二是要高標準建設、按照“水、電、路三通,溝、渠、涵配套”的要求,加強產業基地的農田水利建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做好儲藏、保鮮、運輸、供電、通訊等設施建設,保證農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的需要。三是要高效能管理。建立健全產業基地長效管護機制,積極創新管理模式,抓好產業基地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延長路、渠、池、溝等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
3、健全服務機制,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充分發揮電視、網路、廣播、報刊等媒介的便捷優勢,加大農業科技知識普及力度,努力提升農業科技在培育農產品基地、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作用。一是要舉辦科技講座。充分利用、發揮農村產業協會、農民夜校、農村文化陣地等場所功能,結合各種形式的下鄉和技術服務活動,舉辦科技講座,提高農民的科技理論水平。二是要開展現場培訓。充分發揮鎮科技服務中心、小漢口專業合作社和村級科技示範戶的作用,分項目分類型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重點在信息引導、科技服務、問題諮詢等方面進行講解和指導,切實讓農民學到真正的技術和本領。三是要技術服務上門。開展以“送科技、送資料、送服務、送溫暖、送感情”為主題的下鄉活動,組織技術人員帶著感情下去,把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送到農民民眾中去,讓農民實實在在學會1至2門實用技術,真正找到他們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4、健全引導機制,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堅持把提高農民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著眼點,正確處理農民與村級、企業間的利益關係,引導和鼓勵農民按照村級、市場和企業的要求,積極參與和做好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一是要發揮黨員作用。充分發揮農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增強農民黨員的幫扶意識和集體意識,要求他們在產業發展、農產品銷售和政策宣傳等方面發揮“領頭羊”作用,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術、勤勞致富方面為民眾樹立榜樣。二是要注重典型宣傳。加大實用人才、種植大戶、養殖能手、致富能人、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等典型的宣傳力度,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創業事跡和生產技能,通過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來感染、激勵和帶動其他農民,樹立產業化經營的信心和勇氣,努力在全村範圍營造“人人渴望發展、人人支持發展、人人參與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維護農民權益。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切實做到按訂單或“契約”收購,合理定價,以質論價,決不要壓級壓價,限收拒收;同時,對於由於市場變化和不測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企業應與農民共同承擔,以穩定農產品基地的結構和布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