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傾盲動主義

【左傾盲動主義】又稱第一次“左”傾盲動主義。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於1927年7月12日,陳獨秀被停職,由張國燾臨時代理主持中央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傾盲動主義
  • 又稱:第一次“左”傾盲動主義
  • 時間:1927年7月12日
  • 背景:陳獨秀被停職
基本簡介,主要特點,

基本簡介

8月7日,新來到的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主持召開會議(八七會議),正式將陳獨秀(缺席)免職,並指定瞿秋白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並主持中央工作,成為繼陳獨秀之後,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中共中央在瞿秋白的領導下,11月在上海召開了臨時政治局擴大會,通過了《中國現狀與共產黨的任務的決議案》,接受了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提出的所謂“不斷革命”的錯誤觀點,宣稱中國革命是所謂“無間斷的性質”。他們認為民族資產階級叛變革命後,已經成了絕對的反革命勢力,中國革命要推翻豪紳地主階級,便不能不同時推翻資產階級,因此中國革命的前程,“必然要超越民權主義的範圍”而“急轉直下的進入社會主義道路”。於是他們提出了沒收民族資產階級企業的政策。否認大革命失敗後處於低潮的形勢,認為敵人的屠殺進攻,反而證明革命潮流之高漲,“現在全國的狀況是直接革命的形勢”,提出黨的總策略是發動城市工人和農民舉行總暴動。於是中央政治局先後發動了南昌暴動,廣州暴動以及秋收起義。他們不顧敵人的強大和革命失敗後民眾的實際情況,反對組織有秩序的退卻,命令共產黨員和民眾去組織毫無勝利希望的城市武裝暴動。還錯誤的提出了使指導幹部工人化的主張,以改造黨的領導成分,並用懲辦主義的辦法處罰了一批領導幹部。瞿秋白的這種“左”傾盲動主義、冒險主義給黨和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主要特點

一.唯上唯書,照搬國外經驗,從不做認真的調查研究,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奉行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
二.過高估計革命的力量,過低認識革命的艱巨性,看不到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總是大言不慚的作出各種錯誤的估計和預測。
三.自認為革命,聽不得不同意見,排斥不同意見的人。在對敵鬥爭中出現的困難時候總是責怪別人,從不檢討自己。
四.在大敵當前革命處於極端困難的時候,堅持被實踐屢屢證明是錯誤的主張,頻發各種更加錯誤的指令,有時不惜朝令夕改,實行軍事冒險主義。
五.在導致革命出現重大損失的時候,張皇失措,找不到正確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可靠路線。
左傾是激進冒險主義、機會主義,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
用“左”或“右”來區別派別的習慣來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
當時的國民公會裡山嶽派在左,吉倫特派在右。
山嶽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當時的實際,就是正確的;如果超越了當時的客觀實際,做了條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傾盲動(冒險)主義;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投降)主義。
在戰爭年代,黨內"左傾"容易走向關門主義,"右傾"容易導致投降主義,因此要反對"左傾"、"右傾",但主要是反"左傾"(反"左左為右")的冒進性。在和平時期,黨內"左傾"容易走向空想主義,"右傾"容易導致妥協主義,因此還要反對"左傾"、"右傾",但主要是反"右傾"(反"左右為中")的保守性。其實,"左"與"右"的區別由來已久。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偉大的哲學家老子就說過:"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以責於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