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於1930年8月23日,毛澤東任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
- 成立時間:1930年8月23日
工農革命委員會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於1930年8月23日,毛澤東任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
出席會議的有陽新、大冶、鄂城、通山、武寧、瑞昌、黃梅、廣濟、蘄春、蘄水(浠水)等10縣工農兵代表和鄂東特委、紅三師七團、紅十五軍、全國互濟會的代表。會上,王顯德當選為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執行委員。1931年1月,陽新縣蘇維埃政府...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是紅軍的最高政治領導機關,1932年1月從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分離出來,成為單獨機構,直接隸屬黨中央和國家領導。1933年5月,從前方遷駐白屋子村。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位於江西瑞金沙洲壩官山村白屋子。舊址原為楊氏...
中國工農紅軍序列 1934年10月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主席:朱德 副主席:周恩來 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總參謀長:劉伯承 一、第1方面軍 (中央蘇區)總司令:朱德(兼)總政委:周恩來(兼)參謀長:劉伯承(兼)政治主任:王稼祥...
1927年黃安縣(今紅安)農民政府大門兩旁寫對聯出現的“紅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紅軍”一詞稱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1928年5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1930年後,又逐漸改稱...
革命之路 1930年6月回到上海。9月經廈門、龍巖進入閩西蘇區。初任紅軍軍官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11月,當選為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常委。12月初為紅新12軍軍長。1931年年初,任紅1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參謀,6月升為參謀處長,開始顯露出較強...
東江地區各個革命根據地的黨組織和革命武裝,在東江特委和海陸惠紫特委的領導下,相互配合進行鬥爭。與此同時,在紅色區域內,東江地區的武裝力量也初步形成了主力紅軍、地方武裝和區鄉赤衛隊三位一體的革命武裝。在各級工農革命政權支持下...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奔走於湖北、安徽、陝西等省,從事組織起義的工作。1928年,與其他人一起組織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組織了西北反帝同盟軍,任副總指揮及參謀長,後來,反帝同盟軍...
1979年1月,恢復設立市民族事務委員會(與市宗教事務局合署辦公)。同月,市高等教育局從市教育局內分出,單獨組建。2月,成立市工農教育委員會(與市教育局工農教育處合署辦公)。3月,在市革委會人事處的基礎上,恢復設立市人事局;...
1927年9月,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受挫後,毛澤東率起義時組成的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向羅霄山脈中段轉移,10月轉戰到井岡山地區後創建根據地。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到達湖南省宜章地區,隨即與中共湘南特委發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贛東北地區建立的地方革命政權機關。1930年8月,贛東北特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弋陽召開,根據中央指示決定信江特區蘇維埃政府改為贛東北特區革命委員會,方誌敏任主席。同月,特區革命委員會機關報《工農報》創刊...
7月,五華縣革命委員會在龍村成立,選舉古大存為主席並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團團長。9月,古指揮農軍活捉了“資本團”團長、古的親戚李壽眉。地主豪紳多方托人說情,並以三籮光洋巨款為代價求古放人,古均嚴詞拒絕,並果斷下令處決李,...
人民委員會的職權,主要有:在中央執委員所限定的範圍內頒布各種法令、條例及行政方針權;審查修改或停止各人民委員部所提出的法令及決議權。在人民委員會之下,還設有國家政治保衛局、革命軍事委員會及工農檢查委員會等機構。最高法院 最...
中共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和賴經邦、李文林、古柏等在贛西南地區領導發動吉安東固、萬安、泰和、永豐、贛縣(贛州)、大埠、信豐、雩都(於都)、尋鄔(尋烏)、南康、譚口和興國崇賢等地農民武裝起義,建立了江西工農革命軍,開闢了東固、...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把位於修水、銅鼓、安源等地的武裝,統一編成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全師共5000餘人,由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3個團:第1團,位於修水,由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
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前期創建的全國六大蘇區之一。工農革命軍、紅五軍、紅三軍團、紅一方面軍誕生於此,創下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攻下省會的唯一戰例,建立了第一個建制省的蘇維埃政府,譜寫出中國革命鬥爭史上的壯麗篇章。毛澤東、朱德、...
1927年秋,廣州起義失敗,部分隊伍轉移到花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紅四師經從化、龍門進入河源攬子壩,後經康禾攻占紫金縣城。部隊在康禾若壩鄉宿營時,康禾的農民民眾在共產黨員的串連帶動下,獻出糧食、豬肉和雞鴨等慰勞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