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橋(瀋陽市南京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工農橋(瀋陽南京橋)始建於1965年,是一座17孔式的連體橋。該橋的主體由橋面、橋板、T形梁、橡膠支座、蓋梁和橋樁等六大部分組成。

更名,
該橋防洪標準為每秒6000立方米,即使防汛情況非常緊張的時候,渾河最大流量也只是每秒4500立方米。因此,工農橋是很安全的。
昨日,記者從瀋陽市交通局獲悉,28日恢復通車後,154路、287路、324路、327路等相關公交線路將立即回原線運營。
工農橋此前失火封閉後,4位北京的專家對其進行了診斷,工農橋南一孔(南側第一孔)存在重大隱患,其餘16孔安全,不需要維修。因此,這次主要維修的是南側第一孔的T形梁部分。
南一孔橋總長度達到了27米左右,寬度達到了36米,共涉及到22根T形梁。T形梁是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由於此前其內部的鋼筋在大火的高溫下發生熱脹,導致外圍的混凝土發生了部分脫落。這讓整個T形梁的承載力下降,必須進行維修。
維修後的南一孔橋有些與眾不同,它的T形梁用鐵包製成鐵衣,並在外面用“鐵箍”作為鐵衣的外套,而其餘的橋孔下的T形梁則是混凝土。
此外,整個工農橋未來還將在外形上進行裝飾。
工農橋開通後,將會緩解三好橋等區域的交通壓力。

更名

2015年,作為瀋陽最早跨渾河橋之一的工農橋已經改名為“南京橋”。
之所以要將工農橋改名為“南京橋”,主要是基於三點原因:一是2009年6月瀋陽市將南京街繼續向南延伸,將和平區長白街延長路段(長白橋延至渾南西路)繼續南延至當時的東陵、蘇家屯兩區交界(白塔堡河小橋)的沈蘇快速路,並統稱為南京街,這樣南京街就成為貫穿城市並橫跨渾河的中軸,工農橋的南北所在街路也都稱為南京街,因此將工農橋改名為南京橋也是南京街規劃改造更名的延續和必然;二是目前連通渾河南北兩岸的共有13座跨河橋,一條地下隧道,且大都採用橋、隧道與所在街路同名的命名方式。以往工農橋就存在讓人混淆、無法準確定位的問題。更名後的“南京橋”與南京街同名,更容易定位,將給百姓和外來車輛帶去更多的方便,不涉及公共服務設施改變;三是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原工農橋南,象徵“農”的長白、滿融地區也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轉變角色,未來該地區將成為和平區打造東北亞高端服務業聚集區的“重頭”,將工農橋更名為“南京橋”也是順應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城市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