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偽裝

工程偽裝,用偽裝器材和工程技術手段對目標實施的人工偽裝。分為植物偽裝、迷彩偽裝、遮障偽裝、假目標偽裝、燈火偽裝和音響偽裝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程偽裝
  • 分類:植物偽裝、迷彩偽裝、遮障偽裝、假目標偽裝、燈火偽裝和音響偽裝
主要包括:植物偽裝、迷彩偽裝、遮障偽裝、示假、煙幕偽裝、燈火偽裝、音響偽裝。植物偽裝是用採集、種植植物或改變植物顏色的方法實施的工程偽裝。迷彩偽裝是用可塗敷材料改變目標與背景的光譜反射特性、熱紅外輻射特性和雷達波散射特性的工程偽裝。遮障偽裝是利用制式的或就便的偽裝器材製作、設定遮障以遮蔽目標的工程偽裝。示假是顯示模擬的目標暴露徵候以吸引敵方注意力的工程偽裝。煙幕偽裝是用人工造成的煙霧屏障隱蔽目標的偽裝。燈火偽裝是消除、降低或顯示模擬的目標夜間發光暴露徵候的工程偽裝。音響偽裝是用消除、降低、壓制或顯示模擬的目標音響暴露徵候的工程偽裝。按照對付偵察器材的種類分為防光學偽裝、防熱紅外偽裝、防雷達偽裝、防雷射偽裝、防多波段偽裝、防聲測偽裝。工程偽裝的基本任務是依據敵方的偵察手段、分辨能力和目標所處背景的偽裝特性,盡力消除、減小、改變或模擬目標的各種暴露徵候,干擾和破壞戰場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降低敵方的偵察和攻擊效果,造成敵方的判斷、決策失誤,提高己方目標的生存能力。工程偽裝的基本方法有:①遮蔽。掩蓋或遮擋目標,以消除目標的暴露徵候,使偵察設備無法發現、識別目標。②融合。減小目標與背景的差異,降低目標顯著性,使偵察設備難以發現、識別目標。③變形。改變或模糊目標的暴露徵候,使敵方降低或放棄對目標的注意和攻擊。④示假。模擬真實目標的暴露徵候,顯示假目標,以吸引敵方的注意和攻擊。工程偽裝的研究內容包括敵方偵察手段與能力分析、背景偽裝特性研究、目標暴露徵候分析、偽裝技術研究、偽裝裝備研製和就便偽裝器材製作與套用、工程偽裝設計與實施、偽裝效果檢測與評估等。在古代,工程偽裝主要是應對目視觀察。例如,中國戰國時期,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在即墨(今屬山東青島)用火牛陣破燕軍時,給火牛披上類似迷彩服的“五彩龍紋”外衣,以增強夜間突擊驚嚇敵方的效果。公元185年,漢軍與先零羌在望垣(今甘肅天水市西北)作戰時,曾作一道土堰佯裝捕魚,用於掩護撤軍。近代,工程偽裝伴隨著偵察技術和兵器技術的進步而發展。1754~1763年間,英軍在北美首次將猩紅色軍服改為綠色,使之與森林背景相適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應對正在發展中的空中偵察,交戰各國開始對軍事裝備、築城工事和後方工廠進行迷彩偽裝、設定人工遮障和假目標。20世紀30~40年代,近紅外偵察、雷達偵察的出現與運用,促使工程偽裝技術發展到可分別對付可見光、近紅外或雷達偵察。相應的偽裝塗料、偽裝網、偽裝遮障、偽裝服、假目標、角反射器等偽裝裝備也相繼問世。在諾曼第登入戰役中,美、英軍隊巧妙地實施了防雷達偽裝和防電磁偵察偽裝,設定了大量人工遮障和假目標,並配合實施佯動,將德國大量兵力吸引在加來地區,保障了登入作戰準備的隱蔽性和作戰行動的突然性。20世紀70年代以來,太空、空中、地面、水上多層次、全方位、多波段軍事偵察手段的發展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使用,對工程偽裝的技術要求明顯提高。既要應對光學、紅外、雷達的多波段綜合偵察,又要應對各種制導武器的捕獲、跟蹤和定位,使得多種偽裝技術的綜合套用成為工程偽裝發展的主流。專用的、具有多波段偽裝性能的偽裝裝備相繼出現,並裝備部隊,示假偽裝的作用和重要性明顯增強。各種就便偽裝器材繼續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伊拉克和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軍隊大量利用預先構築的掩蔽工事進行疏散、隱蔽,利用各種偽裝器材對重要軍事目標和其他重要設施進行嚴密的偽裝,並設定大量假目標(如假空軍基地、假飛彈陣地、假飛機、假坦克等),用以對抗美國的高技術偵察和制導武器的攻擊,有效地保存了軍事實力,顯示了偽裝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作用與價值。隨著軍事偵察和精確制導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偽裝技術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干擾、誘惑偽裝技術將有較大的發展與套用,其與遮蔽、融合、變形、示假相結合的綜合化偽裝技術將成為工程偽裝發展趨勢。偽裝裝備的多波段一體化的要求日趨迫切,智慧型感知、控制技術在偽裝裝備中的套用將成為偽裝裝備發展新方向。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