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工程地質學

軍事工程地質學(military 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與軍隊行動和軍事工程構築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地質學學科,是套用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事工程地質學
  • 外文名:military engineering geology
  • 研究領域:軍隊行動和軍事工程構築
  • 歸屬:地質學
學科介紹,研究內容,套用領域,套用歷史,相關關係,

學科介紹

軍事工程地質學,是將地質學原理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知識套用于軍事工程構築的學科。套用地質學和軍事工程學相互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預定戰區的地質結構和水文地質條件,論證築城工事、築城障礙物、軍用道路、軍用橋樑、軍用機場和水工建築物(包括港口、碼頭、防波堤、潛艇和水面艦艇的掩蔽所、護岸建築物等)及其他軍事工程設施構築的適宜性;為各種軍事工程設施的定位、設計和施工提供地質資料;調查天然建築材料、水源和溶洞的分布情況,提出開採和利用的意見等。隨著航天遙感技術、數值法和地質力學、岩土力學、地面力學等理論在地質學各個領域的廣泛套用,軍事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將向著快速、準確、平戰結合的方向發展。

研究內容

軍事工程地質學研究的內容包括:①岩土的工程地質性質(包括成因類型、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物理力學性質)、區域分布特點以及改良岩土性質的措施。②地質環境及區域地質條件對部隊行動的影響,判明不同地質條件對戰鬥車輛、運輸車輛通行的影響。③各種物理地質現象和工程地質現象對軍事工程構築的影響,進行岩土分類,研究這些地質現象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擬定克服的手段和防治方法。④地質工作方法、手段及新技術的套用。

套用領域

軍事工程地質學套用領域包括:
①調查、研究預定戰區的地質結構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論證永久性陣地工程、戰略和戰區指揮所、軍港工程、軍用機場、飛彈基地、後勤基地、通信工程設施、國防公路等的選點、選線、設計、施工和維護的適宜性。
②通過地質勘察,為構築築城工事、築城障礙物、軍用道路、軍用橋樑、軍用水中工程,實施軍事爆破、渡河、工程偽裝、野戰給水等提供理論和實踐的資料依據。
③根據岩土性質,分析並判定作戰行動地區的地形通行戰鬥車輛和運輸車輛的能力。④ 調查天然建築材料、地下水源、溶洞等的分布情況和數量、質量,提出開發利用的意見。

套用歷史

地質學套用于軍事領域,已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王朝在構築城池、長城等工程時,都十分注意研究和利用當地地質條件和天然建築材料。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監御史祿集數十萬軍工民夫,在湘江上游的廣西興安縣海洋河和灕江之間的低矮分水嶺處,開鑿了一條中國最早的越嶺運河——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解決了50萬秦軍進軍嶺南的糧草運輸問題。靈渠的開鑿充分考慮了岩溶地區的地質特點。1798年拿破崙率軍遠征埃及時,曾經使用過軍內地質學家繪製的地質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美國、英國、德國、俄國等國都徵召地質學家到軍隊服務,擔負提供構築軍事工程所需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和諮詢意見,尋找地下水和建築材料等勤務保障工作。僅1917年在德軍西線工作的就有27個地質小組,總計約200名地質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新武器的出現,防禦陣地體系和築城工事的結構都發生了變化。對軍事工程地質和軍事水文地質調查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當時許多參戰國軍隊都設有地質勤務部門。德國軍隊還使用了特種地質圖,上面標有地區岩土分布及評定各季節坦克、摩托化部隊通行的可能性等情況。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地質學家們提供了構築水工建築物和軍用道路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資料,並為作戰部隊提供了地形的可通行性、土壤性質以及其他自然條件的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飛彈、核武器的出現和軍隊機動能力的提高,防護性的築城工事更加深入地下,軍事工程構築速度加快,野戰給水任務繁重,因而增大了地質勤務保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對軍事工程地質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國家軍隊將新的科學技術與地質學理論運用於軍事工程地質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美軍研製的工兵圓錐儀和空投圓錐儀,可以快速測定土壤的通行能力;中國研製的工兵圓錐儀和重塑儀,能對鬆軟土的可通行性進行判定;德國研究利用衛星測定無路地區車輛的可通行性。一些國家還根據地下水的形成理論,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探測手段,為大兵團作戰的給水保障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質資料。
隨著工程地質學和水文地質學的理論與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套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以後,軍事工程地質學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學科。蘇聯1945年出版了A.M.奧夫基尼科娃的《軍事地質學》,1947年和1958年先後出版了 B.B.波波夫的《軍事工程地質學及水文地質學》和《軍事工程地質學》。中國1937年曾出版了陳繼承、朱熙人合著的《軍事地質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領導機關和部隊編入了第一批專業地質人員,他們在軍事工程地質工作的開展和大規模國防工程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出版了王仁權等編譯的《軍事工程地質學》。此後軍事工程地質學即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院校的課程之一。
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對軍事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在地質分析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了各項試驗和長期觀測工作,並引進了數學地質、環境地質、地質力學等理論以及遙感、遙測、電子計算機等技術,使研究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評價過渡,成果更為準確、快速。

相關關係

工程地質和軍事地質學的關係
軍事地質學在當今世界軍事理論與實際套用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已經引起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這也是大勢所趨。隨著高科技和網路技術的高度發展,軍事地質學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在以後的軍事行動中將充分顯露出他的重要意義。
不但在以後,在以前也多次顯露出他的面目,二戰中,以美英為首的盟軍多國部隊在諾曼第登入一戰中,加拿大所攻打的那部分被稱之為“陷阱”,就是因為他不了解那個地方的地質情況,不然也不會招受那莫大的挫折,那么大的犧牲,要引以為戒。而與之明顯對比的美國,顯露的是更多的自信與高明,不管是在阿富汗還是在伊拉克。也不管美國所進行的戰爭是高尚的還是卑鄙的,是出於何種目的,在這兩次戰爭中不僅僅顯露他的高科技更多的是在軍事地質方面的先進,在戰爭之前美國就對這兩個地區的地質境況瞭若指掌,連一丘一嶺都不放過,所以在進行攻擊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城略地,勢不可擋。在伊拉克美國找水的準頭比當地的土著還厲害,在阿富汗的深山老林里像在自己的後花園一樣熟悉。這充分顯示出軍事地質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和重要作用,透露出所隱藏的莫大潛力,也昭示著軍事地質在未來戰爭中的顯赫地位。軍事地質學在未來的戰爭中無可置疑的具有重大意義。
工程地質與軍事的關係
工程地質學是調查、研究、解決與各種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他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工程地質學的目的是為了查明各類工程建築地區的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在工程建築物作用下,地質條件可能出現的變化;對工程建築地區的各種地質問題進行綜合評價,並提出解決不良地質問題的措施,以便保證對工程建築物進行正確合理的選址、設計、施工和運營。軍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這主要是研究軍事有關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問題。
軍事工程地質學英語稱“military engineering geology”,將地質學原理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知識套用于軍事工程構築的學科。套用地質學和軍事工程學相互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預定戰區的地質結構和水文地質條件,論證築城工事、築城障礙物、軍用道路、軍用橋樑、軍用機場和水工建築物(包括港口、碼頭、防波堤、潛艇和水面艦艇的掩蔽所、護岸建築物等)及其他軍事工程設施構築的適宜性;為各種軍事工程設施的定位、設計和施工提供地質資料;調查天然建築材料、水源和溶洞的分布情況,提出開採和利用的意見等。隨著航天遙感技術、數值法和地質力學、岩土力學、地面力學等理論在地質學各個領域的廣泛套用,軍事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將向著快速、準確、平戰結合的方向發展。
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大規模的多國多區域的混戰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到是因為資源的競爭而會導致局部地區因為邊界的爭奪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摩擦和衝突。要想在這些地區占據主動權和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加強軍事防護和構築必要設施。工程地質就占有很大的作用,要做到儘可能詳盡的調查和周全的設計。例如在我國南海的那些懸島,極有可能成為衝突的關鍵地帶。這是由於燃料資源的極度匱乏,各國的目光已從陸地轉向海洋,像越南,寮國等鄰近的國家在西方一些國家的攛掇下對我們的海域窺覦已久,近年來又多次非法出沒在我們的海域,這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寸國土都不能丟,否則就是千古罪人。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來保衛這片領土,首先做的就是調查,要摸清這片海域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小島甚至暗礁都要有詳細的資料,還有海底的情況和發展趨勢。我們不能比那些非法入侵的傢伙還糊塗吧,畢竟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正當的要想在南海占得住腳,除了發展現代化的海軍,還要的就是利用工程地質的功用在這片海域做一個大的防禦工事,以此為基礎,以軍事為導向,以保衛國家為目的,做一個海上強國,在不受那些靠著先進技術在海上欺負我們的壞蛋的氣。所以工程地質在軍事方面有一定地位,要充分利用地理地質條件,發揮工程地質地優點。還有就是現在每一個國家不管市民用的還是軍用的一些設施都有一個重要趨勢,向地下發展:朝鮮的捷運建在地下200多米深,坐電梯也要幾分鐘,就連穿地飛彈對他都無可奈何,世界最大的軍事基地在莫斯科旁邊的小鎮,完全都是地下工作模式。伊拉克的地下設施也是世界一流的,海灣戰爭中地面設施被毀達百分之九十還多,而其大部分地下軍事構築毫髮無損,這些都說明了在以後的戰爭中誰掌握了地下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要想在地下有所作為就必須發展軍事工程地質,也就是說軍事工程地質是未來戰爭的重頭戲。
軍事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的關係是一種唯物辯證關係,首先從地質學方面來看,二者都是分支,處於邊緣學科的範疇。而從軍事方面,軍事地質學是一顆新星,比較隱秘,帶有機密色彩的學科,只是近年來才有所升溫逐漸公開發展,想比之下工程地質學似乎與軍事沒有什麼聯繫,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有比較豐富的資料和系統的理論,應該算老大哥了。可從另一方面看軍事地質學包含工程地質學——軍事工程地質學的出現,這又要以工程地質學為基礎發展以軍事為導向的軍事工程地質學。以前工程地質學研究的用途是為了民用或商業發展。現在軍事工程地質學要求更高、更嚴格、更特殊的軍事用途。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一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學科,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來開拓和征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