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業生產指數
- 外文名: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 簡稱:IPI
- 類型:科技術語
基本定義,基本原理,計算公式,編制過程,優缺點,
基本定義
工業生產指數(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是相對指標,衡量製造業、礦業與公共事業的實質產出,衡量的基礎是數量,而非金額。該指數反映的是某一時期工業經濟的景氣狀況和發展趨勢。如同其他相對指標一樣,在使用工業生產指數時,必須注意資料的可比性,必須同絕對指標結合起來使用,方能比較客觀、全面地說明問題。
工業生產指數(IPI)是衡量製造業、採掘業、公用電力和天然氣工業企業每月產品物量的綜合指標。其中2/3反映的是: (1)生產周期性很強的企業設備、耐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的產出; (2)在企業存貨和外貿方面容易發生較大波動的鋼材、紡織品以及其他工業原料的產出。工業生產指數的其餘1/3反映非耐用消費品、軍事和空間工業產品的產出以及企業的存貨。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工業生產指數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名。用單數。根據某國家和地區特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量編制的指數,由機器製造業、礦業及公用事業等組成。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由聯邦儲備局統計,每個月公布一次。其中包括工業和礦業產值,是分析和判斷投資市場的重要經濟指標。另為: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industrial output index;industrial production
基本原理
以美國為例,工業生產指數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蒐集資料,其引用數據是確實生產數據,絕大部分是估計數據(因資料蒐集不易)。樣本為250家個別企業,代表27種不同的工業,以1987年為基期。內容有三種不同類別:
★所有工業;
★市場分類:包括最終產品、中產品和原料市場;
★工業類別:包括製造業(耐久財與非耐久財)、礦業及公用事業。
計算公式
根據上述工業生產指數的原理,,由於權數形式的不同,有3種不同的計算公式:
★權數固定在基期;
★權數固定在報告期;
★基期權數和報告期權數同時使用。
我國採用“權數固定在基期”的計算公式。具體如圖
式中:
★K為總指數或分類指數;
★O為代表產品產量(下標1為報告期,0為基期;下同)
★W為權數;
★P為單位產品價值。
編制過程
計算工業生產指數的總體方案主要包括代表產品的確定,權數的計算與指數的計算幾個方面,相應分為三個步驟:
1、確定本級代表產品目錄,這是計算工業生產指數的一個重要環節。代表產品的選取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生產指數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我國月度選擇了500多種代表產品.其選取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從各個行業分品種和規格來選擇代表產品,並注重價值量比較大,處於上升趨勢和經濟壽命期長,且在一定的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產品。
2、蒐集權數基期年的有關基礎資料,計算並確定權數。計算權數的基礎資料主要包括代表產品的價格、單位產品增加值、分行業總產值和增加值、代表產品基期年產量等。
我國初定權數基期固定在1995年,且五年不變。可以講,確立一套權數,是編制工業生產指數難度最大的工作。
優缺點
1、看看工業生產指數與工業總產值發展速度的區別:
計算原則不同。工業生產指數計算原則是產品法,後者是工廠法。工業生產指數是選取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產品計算,並根據各自的個體指數加權平均計算的工業綜合發展速度;後者則是用全部工業產品計算,是用報告期的各工業企業的總產值與基期產值相比而得。
2、工業生產指數有其獨特的優勢:
★符台國際慣例,可與國際接軌,能直接用於國際上統計資料的對比;
★能較好地滿足時效性要求;
★有助於提高數據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工業發展速度的數據質量;
★能夠提供分行業發展速度,較好地避免行業交叉現象;
★能夠滿足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需要。
3、需要指出,工業生產指數是相對指標.僅反映短期經濟的景氣狀況和發展趨勢,當研究速度和效益問題時,不能提供絕對量指標;同時 也不能提供按企業標誌分組的發展速度,這些數據仍需通過其他途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