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進程經濟是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類型的國家和地區,製造業貢獻了國民經濟的10%~20%,比如埃及、菲律賓、印度和巴西等國。隨著製造業的增長,這些國家會更多地進口紡織原料半成品、鋼材和重型機械,而較少進口紡織製成品、紙製品和汽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業化進程經濟
- 定義: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類型的國家和地區,製造業貢獻了國民經濟的10%~20%
工業化進程經濟是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類型的國家和地區,製造業貢獻了國民經濟的10%~20%,比如埃及、菲律賓、印度和巴西等國。隨著製造業的增長,這些國家會更多地進口紡織原料半成品、鋼材和重型機械,而較少進口紡織製成品、紙製品和汽車。
工業化進程經濟是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類型的國家和地區,製造業貢獻了國民經濟的10%~20%,比如埃及、菲律賓、印度和巴西等國。隨著製造業的增長,這些國家會更多地進口紡織原料半成品、鋼材和重型機械,而較少進口紡織製成品、紙制...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概念是在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並不是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背景介紹 自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開始的世界工業化進程,至第二次...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工業化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社會現象,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這種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老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容量的需求。同時,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化...
《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2017版1995-2015)/工業化藍皮書》是2017年社科文獻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群慧、李芳芳。內容簡介 工業化並不單純意味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化的本質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成為一 個工業化國家,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夢”一個重要的經濟內涵。自2005年我...
《工業化後期的中國工業經濟》是2018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群慧。內容簡介 中國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近代以來眾多仁人志士終生奮鬥的目標,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經濟內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推進了快速的工業化進程,整體已步人工業化後期,但中國經濟也步入經濟...
《中國工業化進程40年》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工業化。工業發展貢獻給中國的不僅是國富民強的物質現實,而且是思想解放、科學理性、開拓創新的精神財富。《中國工業化進程40年》是作者長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問題的精心力作。全書首先回顧了新中國...
資本主義工業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時期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取得統治地位的發展過程。受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支配,它是在資本家追逐利潤的競爭中自發實現的。資本主義工業化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英國的產業革命,至19世紀後期,美、法、德、日、俄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化。由於各國自然、歷史條件不同...
改善非洲人民生活。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工業化需要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好自身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全球配置。要充分借鑑和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工業化道路。非洲作為全球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完全可以發揮優勢,大有作為。
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集群是由李士忠寫的關於工業化的論文 中文摘要 當今世界的經濟版圖被產業集群的組織方式所主宰。在各國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形形色色的產業集群,使得世界經濟形成了色彩斑斕、塊狀分明的“經濟馬賽克”,創造著世界經濟的大多數財富。作為工業化進程中衍生出來的一種重要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對...
《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1995~2015)》是2017年5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群慧、李芳芳。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從五個方面切入:在步入經濟新常態後,中國工業化達到了什麼水平,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如何描述已經走過的工業化進程,中國工業化進程具有什麼樣的特徵;中國能否在2020年基本實現...
《工業化進程:評價、路徑和地方對策》是2021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鵬飛,、楊鵬。內容簡介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為新時代推進工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工業化進程:評價、路徑和地方對策》...
關於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 (2007年2月2日)一、深刻認識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 1.推進新型工業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選擇好可以依託的載體。新型工業化是...
第六,實現機制的選擇,即工業化的任務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去實現,還是由計畫機制的作用來完成。第七,城市化模式的選擇,即伴隨工業化發展的是適度城市化、滯後城市化,還是過度城市化。第八,國際經濟聯繫的選擇,即工業化過程中是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還是閉關鎖國,發展內向型經濟。原理 世界各國工業...
既可以彌補傳統產業分類方法的缺陷,也可以充分體現,在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後所面臨的繼續深化工業化進程、推進全面實現工業化的重大任務,即解決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不充分,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質量水平有待提升,農業現代化成為制約我國現代化進程的短板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還反映出這種高質量工業化進程對現代化經濟...
這一定名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報告書》里提出的。總的說來所謂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具有一定資本主義基礎的開發中國家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克服了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並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於已開發國家水平的國家和地區。在當時,其主要包括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台灣省等。當時...
然而,鄉鎮企業的崛起絕不僅僅是一個工業經濟問題。作用 一·農村工業化加快了農村的經濟發展 農村工業化改變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村工業化推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的市場化進程。農村工業化不僅為農村地區的經濟培植了非農業產業這一新的增長點,而且還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村工業化從生產供給和消費需求兩方面...
但與前幾本不同的是,2020年作為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時間節點,越來越多的省份已進入後工業化發展階段,相關表現引發了研究團隊對“去工業化”現象和全面實現工業化階段如何結合中國特色修正現有工業化進程評價體系等問題的初步探討。 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經濟研究》主編、...
城市工業化的優勢在於可以充分發揮城市基礎設施的效率,通過城市內產業間的精細分工和密切合作來充分開發利用產業規模經濟效應,特別是從第二產業分離出的第三產業,只有在城市中才可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得以迅速發展,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第二產業的升級換代。在工業化進程中,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量的快速增長,新興部門大量...
作者試圖回答:經過20多年的快速工業化進程後,我國離實現工業化、或者說經濟現代化還有多遠?中國工業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和經驗、未來中國工業化還面臨怎樣的問題?中國的哪些地區在什麼時間會率先實現工業化?落後地區和先進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差距到底有多大?落後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國的各個省級...
已開發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礦產資源的60%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在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過量消耗資源的代價。因此,後發國家在其工業化過程中不僅會面臨巨大的資源瓶頸,同時也將受到已開發國家的阻撓和制約。 08年3月份的英國《經濟學家》(2008年3月15日)雜誌的封面文章指責中國是新...
2.我國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特彆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而不必走已開發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3.從我國人口多、勞動力成本低的國情出發,在工業化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係,處理好高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
工業化進程中的變革與自主發展:高校、產業與城市的聯動模式內容簡介 編輯 語音 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工業化是其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成長模式開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深化型”轉變。本書運用“技術-經濟範式”,從社會積累體系演變的視角,探討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
四)完善環境保護體制 (五)為工業效率提升與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六)為促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七)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八)加快推動工業企業節能減排 (九)構建完善的生產力促進體系 附錄一紮實推進實體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附錄二以高質量工業化進程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
在工業化進程中,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量的快速增長,新興部門大量出現,高新技術廣泛套用,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城鎮化水平和國民消費層次全面提升。國際上衡量工業化程度,主要經濟指標有四項:一是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階段,人均3000美元為中期,人均5000美元為後期;二是工業化率,即工業增加值占全部...
總的說來所謂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具有一定資本主義基礎的開發中國家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克服了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並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於已開發國家水平的國家和地區。當時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如韓國,新加坡現都已被聯合國歸為已開發國家,而當前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指20世紀90年代湧現出的發展中經濟體,例如亞洲的中國...
1. 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是中國近代化事業有所發展的十年(1927-1937)。如從外國人手中奪回了"關稅主權",設立了國家銀行,統一貨幣發行權,發行了"法幣",進行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工業、商業及整個經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但官僚資本的形成和壟斷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擠了民營工業的發展。 2. 同時,國民政府對...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工業化進程加速、鄉鎮企業得到更快發展,以及農業中的不合理開發等,導致了我國環境污染加劇的問題。這不僅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且使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遭到了某種程度的破壞,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們開始關心起環境質量的問題。尤其是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
霍夫曼對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結構變化的研究,是在國民經濟只存在工業和農業兩個部門的理論框架下進行的,因此,他把資本品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的上升和居於主導地位,等同於它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和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現在的修改,是將服務業,即第三產業加入到計算之中。第二,引入“中間需求”與“最終...
中國還處在工業化進程的中期階段,同時又要推進城市化,自然對投資有更多的依賴。另外,中國的經濟總量很大,但人均GDP只有1700多美元,按國際標準,屬於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過渡時期,投資率上升、消費率下降,符合世界多數國家的一般發展軌跡。使用結構 消費率偏低,投資率偏高。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的消費率偏低,...
(2)產業比重劃分的工業化進程兩大階段 綜觀世界各國的工業化進程歷史,本人認為,一般地,依一、二、三次產業占GDP 的比重狀況,可以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劃分為兩大階段:(a )第一階段 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GDP )中的比重,以較快的速度增加,並逐漸超過50%;與之相應,第一產業的比重則以更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