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志》是許忠本、束學盈、王興濤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巢湖志
- 作者:許忠本、束學盈、王興濤
- 題材: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89年9月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ISBN:7805351376
《巢湖志》是許忠本、束學盈、王興濤編著的地方志。
《巢湖志》是許忠本、束學盈、王興濤編著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記述了巢湖流域內環境保護、名勝古蹟、經濟領域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1作品目錄封面巢湖志圖 片『巢湖圖』 作者石濤 清代著名畫家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
《巢縣誌巢湖志》是關於介紹“巢縣誌巢湖”的地方志,具體包括了:《安徽歷代方誌叢書》前言、《安徽歷代方誌叢書》出版說明、康熙《巢縣誌》提要、重修巢縣誌序、林公舊志序、巢縣舊馬公志序、柳公舊志序、巢縣誌序、巢湖志等方面的內容。目錄 《安徽歷代方誌叢書》前言 《安徽歷代方誌叢書》出版說明 巢縣誌 康熙...
《巢縣誌》是一部縣誌 。版別有明隆慶版、明萬曆版、清康熙版、清雍正版、清道光版等。為明清兩代巢縣地方官所組織編修。是記載古巢縣(今安徽巢湖)歷史、文化、民俗、風物、名勝、人物等的專書。簡介 巢縣古志無傳,明季一修於弘治五年縣令林宗哲,再修於隆慶四年縣令柳應侯,凡七卷,現僅存後四卷,三修於...
兆河,屬人工河流。原名操河,又稱皂河、馬尾河,全長13.6公里。清李恩緩《巢湖志·河汊》載;皂河在巢縣馬尾河內,相通可十數里,為曹操所開,水入巢。柘皋河,唐宋時名石樑河,後隨柘皋鎮興盛而改稱柘皋河。源於桴槎山東雒,流經柘皋鎮,至河口村入巢湖,全長37公里,屬平原河流,沿線有夏閣河、中垾河...
(《尚書解義》)“四庫全書”總纂官、協辦大學士紀昀(曉嵐)贊同此說,清代巢湖史研究專家李恩綬主編《巢湖志》開卷即為此聲明:“巢湖,一雲‘彭蠡’。”“彭蠡”絕非鄱陽湖。現代歷史地理和湖泊研究專家一致指出,鄱陽湖域在兩漢時期,僅為河汊沼澤,約在東晉末年漸成湖泊。鄒逸麟教授辨誤:“認為古代彭蠡澤即今...
傳說巢湖將陷時,預知天機的焦婆呼籲鄉民避難後,自身登此山而免禍,後人便稱此山為“姥山”,並在岸邊鳳凰台建廟供奉“太姥”神靈。姥山地形橢圓,周長約4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遠看似一螺漂浮水上,近看有九峰逶迤蜿蜒。《巢湖志》記載:“姥山上四面桃花,桑麻遍地,春水上漲的時候,坐著小船,登山觀湖,如入...
全長69公里(《巢湖地區志》為77公里),本身來水面積3808平方公里,總流域面積1293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閘上來水面積9130平方公里。。上游自巢湖閘至含山縣東關一段,流經巢湖市境約20公里,其中釣魚鄉一段約13公里,為與含山縣的界河。工程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裕溪河河床淺窄淤塞,堤身低矮單薄,泄洪、...
范增墓是范增的墓地。巢湖市是秦末著名謀士范增的故鄉。楚漢相爭激烈之際,范增受到項羽的懷疑,於是請求去職回鄉,不料未到彭城竟病死。據載范增死後葬在亞父山,郭沫若詩中“空餘孤冢在湖濡”即指此。山在市區東郊,因形似古龍旗,故又稱旗山。范增生前即居住山南側,在未出山助項羽稱霸天下之前,就以好奇聞名...
《巢湖志》對中廟描繪得十分細膩:“紅色廟牆,陡峭錯落,赤跡鳳台,直抵湖中,波濤沖刷,紋絲不動。湖浪吞吐,飛流噴珠,湖潮入洞,猶如鐘鳴。”遊人臨其境,仰視樓台,重檐飛出,灰色樓頂,宛如丹鳳之冠,夕陽西照,熠熠生輝,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廟內梁橫匾額,殿供神龕,壁描神鬼,廊畫天兵。遊客譽之...
他是清末鎮江文壇之耆碩,一生著述頗豐,有《讀騷閣賦存》、《訥盦駢體文存》、《縫月軒詞》、《冬心草堂詩選》、《校補龍文鞭影》、《巢湖志》、《採石志》、《紫蓬山志》等傳世。概述圖片來源:清·李恩綬《冬心草堂詩選》作者小影 簡介 李恩綬(1835~1911),字亞白,號丹叔,又號蔭軒、蔭翁、三山樵者...
據《巢湖志》等記載,姥山塔初建於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當時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的民謠,廬州知府嚴爾圭為應證此謠,主建該塔層,但工程至四層時停工。清光緒四年(1878年),洋務派首領、合肥人李鴻章倡議續建,工成,李鴻章題“文光射斗”,並作《姥山塔碑記》刻於石。塔高51米,7層。建...
元明學者仍舊不敢糾正班固之誤,清康熙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進一步甄別而再次宣言:“‘彭蠡’即今巢湖,‘會於匯’為今鄱陽”。(《尚書解義》)“四庫全書”總纂官、協辦大學士紀昀(曉嵐)贊同此說,清代巢湖史研究專家李恩綬主編《巢湖志》開卷即為此聲明:“巢湖,一雲‘彭蠡’。”“彭蠡”絕非...
姥山島由結晶質凝灰岩、安山岩等組成,為巢湖水上天然避風港和水戰停泊處。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於水中。山頂有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兒塔,據《巢湖志》等記載,此塔...
清代《廬州府志》、《合肥縣誌》、《巢湖志》等志書均有記載。此外,四頂山還有朝霞寺、煉丹池、滴蘆井、蛤蟆石、鸚鵡石、棋盤石、釣魚台、朝霞小築等諸多天然景觀和人造景觀。境內還有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百年古塔——振湖塔,有百年歷史的晚清建築——六家畈古民居群。以及革命義士紀念碑、蔡永祥義士紀念館...
建安十七年冬至次年春,曹操興兵二越巢湖。孫權為拒曹,於濡須水東岸的濡須山築防禦城堡,稱濡須塢,作為水軍的陸上據點。於是,此處的濡須山便被稱作濡須口的東關。“東關”這個三國時的軍事要塞的名稱已沿用作了地名,成了含山縣當年古戰場舊址上的東關鎮的名稱。在《三國志·吳主傳》中,裴松之的注對曹操二越...
《巢湖志》載,清代二百多年,沿湖圍墾面積達六十二點八萬畝。清鹹豐以降,杭埠河、三河以下二十多里已淤塞而全被圍墾,原三百六十汊,基本成圩。建國後50~70年代,僅同大鎮範圍內的杭埠河下游的三角洲湖灘,就被圍成二千畝圩田。圩是土地的一種形態,圩口的形成、擁有與歷史上實行的國家土地政策息息相關,如...
四頂山景色之美,以朝霞為最。每當雨後露晨,旭日東升,則霞光四射,滿山璀璨,又以“四頂朝霞”聞名海內,先後被列入廬陽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 、《合肥縣誌》、《巢湖志》和當代《中國名勝詞典》、《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等書,均有記載。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店忠路33公里處東側,緊鄰店忠路,面積280畝左右,海拔...
這位為民敬仰的“巢湖太姥”是誰,哪裡人?南唐學者章震明確告訴我們:“巢湖太姥者,姓寧氏,則古巢州人也。”(《重建巢湖太姥廟記》)清代巢湖文史專家李恩綬一再考論,“蓋此神姥,姓傳寧氏,居隸巢州”;“姥姓寧氏,古巢州人”。(光緒《巢湖志》)那么為何民間傳稱焦姥?學者據巢湖周邊鄉風民俗解析,...
清代《廬州府志》、《合肥縣誌》、《巢湖志》和當代《中國名勝詞典》等書,對此山美景均有記載。四頂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古蹟。相傳東漢著名道學家魏伯陽(會稽上虞人,《周易參同契》作者)曾不遠千里,入此山煉丹修道,丹成吞服後,魏伯陽和他的三個弟子紛紛升天成仙,就連他帶來的一條白狗,也成了仙犬。今...
清末民初,江蘇丹徒人李恩綬受聘於淮軍後人周家謙家,做私塾先生。客居紫蓬山下十一年,李恩綬編寫了《紫蓬山志》、《巢湖志》、《廬陽輯要》及《采石磯志》,為合肥地區的志書與文化留下珍貴的資料。中日戰爭暴發後,著名畫僧懶悟任西廬寺住持,1957年,賀澤海拜懶悟為師學畫。以賀澤海先生為線,講述了懶悟先生與...
淠河灌區,安徽省境內主要灌區之一,是淠史杭灌區的組成部分。灌區工程由橫排頭渠首樞紐、淠河總乾渠、淠東乾渠、淠杭乾渠、瓦西乾渠、潛南乾渠、瓦東乾渠、滁河乾渠等渠道設施組成,由佛子嶺水庫、磨子潭水庫、響洪甸水庫三大水庫為灌區提供水源。淮河、瓦埠湖和巢湖是灌區尾部的補給水源。跨越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