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寄生物是指將卵產在其他鳥的巢中,由其他鳥(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鳥類,作為一種特殊繁殖行為的存在,某些昆蟲也有巢寄生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巢寄生物
- 實質:由其他鳥(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
- 種類:5個科,80多種鳥
- 優點:提高鳥成功繁殖的能力
- 危害:給宿主帶來各種非目的性的傷害
- 學科:動物生態學
簡介,分類,生態學意義,危害性,
簡介
巢寄生鳥類通過產卵於其他鳥類的巢中,讓宿主孵化和餵養自己的後代,從而逃避親鳥照顧雛鳥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最近研究證明鳥類的巢寄生進化分7次 ,其中有6個科的寄主是晚成雛。
分類
有大約5個科,80多種鳥有典型的巢寄生行為,數量占全世界鳥類總數的1%。
杜鵑科(Cuculidae):大杜鵑是人們熟知的巢寄生者,據統計,它能把卵寄生在125種其他鳥的巢中。
文鳥科(Ploceidae):非洲的維達雀亞科全是巢寄生者,每一種的寄主相對穩定,主要是梅花雀科的鳥類。
擬鸝科(Icteridae):南美洲分布的擬鸝科鳥多是巢寄生者,其中褐頭牛鸝能在206種鳥的窩中產卵。
鴨科(Anatidae):黑頭鴨是這一科中唯一的巢寄生者,寄主有其它鴨科、秧雞、䴉類、鷺類的鳥,但雛鴨並不危害寄主,出殼後即自行遊走,獨立謀生。
響蜜鴷科(Indicatoridae):這一科的鳥主要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及亞洲的熱帶雨林中,全部為巢寄生鳥。
生態學意義
巢寄生的優點很明顯:最大限度地提高鳥成功繁殖的能力。因為“作惡”的鳥不承擔養育雛鳥的責任,它有能力產更多的卵。一些寄生鳥類比非寄生鳥類平均多產一枚卵。
鳥類學家不能確定巢寄生是如何起源的。一些人認為它始於熱帶地區,這裡捕食性動物經常襲擊鳥巢,使得鳥要為另一窩卵尋找新巢。巢寄生避免了常言所說的“將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鳥也可以保證它的幼鳥至少有一隻能夠活著離巢。
巢寄生並不普遍,具有這種習性的鳥種不到1% 。在世界範圍內巢寄生技巧最高的當屬杜鵑,它為自己的“罪惡活動”仔細物色鳥巢,通常選擇整個一窩中缺少一枚卵的鳥巢,或把寄主產的卵事先吃掉一枚。一些杜鵑所產卵的顏色甚至也與宿主的相配。這些擬態使入侵者的卵幾乎不可能被察覺。
危害性
寄主成鳥在一定程度上對宿主具有傷害性,給宿主帶來各種非目的性的傷害 。寄主成鳥在寄生的同時,帶走或吞食宿主的一枚卵 ,從而降低宿主的繁殖成效 ,而且由於寄生卵比宿主卵大,干擾宿主卵孵化的效率,致使宿主的卵孵化失敗。可能寄主成鳥的傷害性行為是為了降低後代被宿主拒絕的比率,或是為了降低後代在孵化時和孵化後所面臨的競爭;寄主成鳥還能通過破壞宿主的巢獲得其他利益,因為宿主的巢被破壞後,重新建造的巢更容易被寄生;或者它們能在寄生過程中獲得“免費的食物” 。
某些種類寄主雛鳥的行為也對宿主的適合度造成很大的傷害,如剛孵出的大杜鵑(Cuculus canorus)雛鳥,通過把宿主卵或雛鳥推到巢的邊緣或推出巢,大大降低宿主的繁殖成效。Jenner因為發現大杜鵑如此奇特的行為而在1789年得以成為英國皇家協會會員。
響蜜 和斑紋杜鵑的雛鳥,以更為血腥和殘忍的方式排除宿主雛鳥。孵出的寄生雛鳥喙端帶有鋒利的角質鉤,對宿主雛鳥帶來致命的傷害 。隨後,宿主親鳥會把自己的雛鳥屍體移走,寄主雛鳥從而獨占親鳥的照顧。
其他種類的巢寄生鳥類沒有這種殺害宿主雛鳥的行為,而是帶來一些間接傷害,如搶奪雛鳥食物或將它們排擠到巢的內層或邊緣,在這些種類中,傷害性僅僅是由於寄主體積較大。寄主成鳥可能是有意選擇比它們小的宿主,或那些孵卵期相對較長的宿主,來為它們自己後代創造有利的競爭條件。由於寄主雛鳥在體積方面占絕對優勢,往往導致宿主雛鳥死亡,被認為是寄主成鳥而非寄主雛鳥的傷害性對策。另外,寄主雛鳥也擁有自己的傷害性對策,如通過改變和調整自身的乞食行為來更好地獲得宿主親鳥的餵食,於是宿主雛鳥的命運最終取決於宿主親鳥的餵食偏好。綜上所述,巢寄生種類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寄主雛鳥成為宿主雛鳥的殺手;一種是奇主雛鳥容忍宿主雛鳥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