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

川西民居

川西民居是傳統民居建築流派之一。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石板)牆、木牆(木板或原木)、編夾壁牆等;屋頂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樹皮瓦等;還有用青廠條子作梁和門槓的。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經濟節約,又與環境十分協調,相映成趣,鄉土氣息格外濃郁。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西民居
  • 外文名:Western Sichuan common peoples residence
  • 拼音:chuan xi min ju
  • 觀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與環境觀
  • 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
  • 美感:呈現出一種相互的質感美、自然美
  • 地區:川西地區
地域風格,地理位置,建築藝術,人文特點,親情味濃厚,兼容性強,

地域風格

它不同於北京之貴、西北之硬、嶺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樸實飄逸的風格。
首先,它體現在住宅布局中的開敞自由。傳統民居建築特徵是以庭院式為主要形式,基本組合單位是“院”,即由一正兩廂一下房組成的“四合頭”房,立面和平面布局靈活多變,對稱要求並不十分嚴格。院內或屋後常有通風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風”,並用檐廊或柱廊來聯繫各個房間,靈巧地組成街坊。
其次,這種風格表現在建築造型上是輕盈精巧。
為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傳統民宅建築多為木穿斗結構,斜坡頂、薄封檐,開敞通透,輕巧自如。建築的樑柱斷面較小,外牆體的高勒腳、半樁台,室內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飄逸風格,表現在建築色彩上是樸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築色彩十分樸素,多以冷色調為主。瓦為青色、牆為粉色(或灰磚色、樑柱為茶褐色、門窗多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點裝修部分是小門樓,俗稱“龍門(或門道)”,但仍是以冷色調為至,常常“雕而不畫”。
川西民居

地理位置

川西指川西平原,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又稱成都平原,當地稱之為川西壩子。廣義的川西平原介於龍泉山龍門山峽山之間,中部的眠江、沱江沖積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等,三平原之間有丘陵台地分布,總面積2.3萬平方千米。狹義的川西平原僅指都江堰、金堂、新津、邛崍為邊界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積平原,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傳統的川西民居就是誕生於這個特定區域的民居樣式。

建築藝術

天人合一”的環境觀把周圍的大環境引入封閉的小環境中,形成了人與住宅、環境的和諧統一。

人文特點

親情味濃厚

川西人講究禮節,喜好聚集娛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國內外首屈一指的茶館文化也因此而繁榮。這一特點也突出地表現今居住方式和鄰里關係上,有一種田園詩歌式的詩意。
這種親情味,還表現在川西民居的建築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與寬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鋪外的檐廊,便為居住者創造了一個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間”,供家人納涼、婦女手工、小孩嬉戲、鄰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來客之用,使鄰裡間得以充分交流對話,使蜀人深感“遠親不如近鄰”。

兼容性強

四川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區域,據有關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後發生過幾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種兼容性較強的融合文化,其許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礎上兼收並蓄的結果。並未因吸收外來文化而丟失傳統,而是在兼容先進文化因素的過程中,形成了適合本地自然與經濟條件的,獨立形態的文化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