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0年4月13日,
康藏公路(1955年隨西康省撤銷改名為
川藏公路)開始修建。同年6月,
青藏公路動工。1954年12月25日,康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
198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三十周年紀念日,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在西藏拉薩市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
建築格局
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高二十米,由平台、碑座、碑身三部分組成。碑座下部設計為蓮花座,上部設計為藏式挑檐。碑身頂部有醒目的公路路徽,突出公路交通的寓意。紀念碑呈三角造型,有三個碑面,每面從下往上,逐步變窄,仰視而去,仿佛一條路,直插雲霄。
文物遺存
碑文內容
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正面為胡耀邦題寫的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
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的兩個側面下方,分別鐫刻著藏、漢語碑文。碑文如下:
建國之初,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增進民族團結,建設西南邊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築川藏、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東自成都,始建於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寧,動工於一九五零年六月。兩路全長四千三百六十餘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時通車拉薩。
世界屋脊,地域遼闊,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兩路,跨怒江攀橫斷,渡通天越崑崙,江河湍急,峰岳險峻。十一萬藏漢軍民築路員工,含辛茹苦,餐風臥雪,齊心協力征服重重天險。挖填土石三千多萬立方,造橋四百餘座。五易寒暑,艱苦卓絕。三千志士英勇捐軀,一代業績永垂青史。三十年來,國家投以巨資,兩路幾經改建。青藏公路建成瀝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蹟。四海聞名,五州(洲)讚嘆。
巍巍高原,兩路貫通。北京拉薩,緊密相連。兄弟情誼,親密無間。全藏公路四通八達,經濟文化繁盛,城鄉面貌改觀。藏漢同胞,歌舞翩躚,頌之為“彩虹”,譽之為“金橋”。新西藏前程似錦,各族人民攜手向前。
值此兩路通車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緬懷英烈,立石拉薩,永志紀念。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立
歷史文化
兩路精神
川藏公路與青藏公路的建成過程,為築路而犧牲的戰士有3000多人。
在西藏軍區軍史館裡收藏著這樣一把鐵鍬,前端的剷頭銹跡斑斑,後端的木把已斷裂腐朽。這是修築川藏公路時,戰士們使用的工具。此外,築路軍民手裡的工具還有鐵錘、鋼釺和十字鎬。
修築青藏公路時,慕生忠曾在鐵鍬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說“如果我死在這條路上,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裡,就把我埋在哪裡,頭衝著拉薩的方向”。
在雀兒山工地,年僅25歲的張福林被一塊巨石砸中,倒在血泊中。連隊指導員安排醫生搶救,他卻說: “我傷得很重,恐怕不行了,別給我打針了,為國家省一針吧!”。
西藏八宿的怒江大橋旁,有一座的老橋墩靜靜嘉立,往來車輛經過時,總會鳴笛致敬。修橋時,工兵團5位戰士過於疲憊,不慎掉入了正在澆注的橋墩中,成了永恆的紀念碑。
橋墩對岸的岩壁上,一幅《排長跳江圖》石刻畫清晰可見。當年十八軍162團一個排在怒江溝炸山開路,因谷狹難以躲避炸出的飛石,待完成炸山任務時只剩下排長一人,其餘全部犧牲。排長悲傷不已,縱身跳入奔騰的怒江,追隨戰友而去。
文物價值
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介紹了川藏、青藏公路修建的歷史背景、時間節點、里程概況,講述了修建兩路的重重困難,頌揚了藏漢軍民的偉大業績,闡釋了奇蹟般的高原公路修築的重大意義,衷心表達了對中央的感激之情,同時深切緬懷為修築兩路犧牲的革命先烈,寄託無限哀思。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指引
拉薩市人民政府距離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約5.5千米,駕車約12分鐘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