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灰1號

川灰1號

由野生菌菇經多次純化和出菇實驗培育的新品種,因生長地在四川盆地且為灰色,所以得名川灰1號。菌株子實體較大,肉質,有柄,菌柄呈珊瑚狀分枝,末端為匙狀、扇形或舌狀的菌蓋重疊而成,形似蓮花。菌蓋起初黑色,逐漸變為灰褐色;菌肉為白色,孢子成橢圓形。醫藥用價值不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灰1號
  • 選育單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選育單位,品種來源,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適宜種植地區,

選育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品種來源

野生菌株采自都江堰青城山,經鑑定為灰樹花的一個種,屬擔子菌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灰樹花屬。從調查菌株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入手,經過菌核組織分離獲得菌株材料,然後通過多次純化和近5年的出菇試驗獲得遺傳性狀穩定菌株。

特徵特性

菌株子實體較大,肉質,有柄,菌柄呈珊瑚狀分枝,末端為匙狀、扇形或舌狀的菌蓋重疊而成,形似蓮花。單朵重量達到300~500克,單朵高10~15厘米,直徑15~20厘米。菌蓋起初黑色,逐漸變為灰褐色;菌肉為白色,厚度大約為2~7毫米。菌管長1~4毫米,管孔延生。孢子橢圓形,大小(4.5~6.5)微米×(2.7~3.5)微米。
菌絲在5℃~32℃都可以生長,最適合的溫度為22℃~25℃;原基形成期的溫度為16℃~25℃;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8℃~22℃。菌絲體生長的最適pH5.5~6.5。菌袋培養過程及出菇階段均要保持培養環境空氣新鮮、通風換氣。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照,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散射光。正常自然條件下,菌株從接種到出菇的生育期為100天左右。子實體乾品營養測定結果:水分15.7%,蛋白質29.9%,多糖4.99克/100克,胺基酸21.4%。

產量表現

2011~2012年,直接擺袋出菇生物轉化率50%;覆土出菇生物轉化率65%。

栽培要點

①栽培季節:春季出安排在3~5月份,秋季則安排在8~10月份。
②菌棒製作:配方為棉籽殼20%,雜木屑50%,麩皮17%,玉米粉3%,壤土9%,石膏1%,pH自然,培養料水分55%~60%。15×55厘米菌袋,打孔接種(每袋3孔),培養。
③排袋:菌棒脫袋,單層擺放在事先挖好的栽培槽中,每平方米放置25~30袋,覆土2~3厘米,澆透水進行出菇管理。
④出菇期的管理:主要是溫度和水分的調控管理。

適宜種植地區

四川盆地大部分區域。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