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涼薯5號

川涼薯5號

涼山州西昌農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於2000年用20世紀80年代從四川省農科院引進CIP材料36-5(377967.5×7X-1)作母本,Schwalbe作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經系統選育而成。2010年4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涼薯5號
  • 品種類別:馬鈴薯
  • 選育單位:涼山州西昌農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
  • 審定單位: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主要栽培要點,適應範圍,

特徵特性

株型直立、分枝數少、株高45~50㎝,莖綠色、莖粗0.8~1.15㎝、主莖數4~5個、生長勢強;葉綠色、茸毛中等、葉緣平展、側小葉4~5對、排列疏密疏、頂小葉寬形;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紫色,花冠形狀近五邊形,花白色、花冠大小中等、無重瓣;雄蕊5枚,黃色,柱頭圓形、二裂、長度中等,花粉量多,天然結實性強;生育期83d左右;薯塊橢圓形,黃皮黃肉,芽眼數量中、深度淺,耐貯藏;結薯集中,平均單株結薯13個左右,平均單株重0.371 ㎏,大中薯比例75.4 %;貯藏性與對照米拉相當。出苗率95%以上,幼苗生長健壯,植株生長整齊;乾物質19.7%、澱粉14.21%、還原糖0.085%、VC28.2㎎/100g鮮薯、粗蛋白2.01%;高抗卷葉病毒病,抗晚疫病、癌腫病、輕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

2006年在汶川、昭覺、北川、石棉、宣漢、喜德、通江、彭州8點進行省預備試驗,平均畝產1775.8㎏,較米拉(ck)增產16%,6點增產,2點減產,居第1位。2007~2008年在北川、石棉、昭覺、甘洛、宣漢、喜德、通江、汶川、達州9點進行省區域試驗,2007年(達州點未進行)平均畝產1528.40㎏,較米拉(ck)增產17.91%,達極顯著水平,8點均增產,大中薯率74.19%;2008年平均畝產1676.30㎏,較米拉(ck)增產11.56%,達極顯著水平,大中薯率76.55%,8點增產,1點減產;兩年平均畝產1602.4㎏,較米拉(ck)增產14.7%,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16點次增產,1點減產,大中薯率75.4%。 2009年在北川、石棉、昭覺、宣漢、通江5點進行省生產試驗, 平均畝產鮮薯1619.5㎏,較米拉(ck)增產37.1%。

主要栽培要點

1種植地塊要求:選擇肥力較好、土質疏鬆的沙壤土為佳,忌連作,禁止與其它茄科作物輪作。留種田還應與商品薯生產田及其它病源作物隔離,原種田隔離距離60m、良種田隔離距離30m。
2 選種:最好選擇50~75g健康種薯整薯播種;如切薯播種,注意切刀消毒,切塊35g以上,且保證有2個壯芽,並用草木灰拌種,在播種前條件允許用藥劑處理種薯。
3 播種時間:大春馬鈴薯二半山區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高山區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種。光、溫、水條件好的河谷地區可在元月份播種。
4 密度:1m開廂,高廂雙行錯窩種植,畝植4000~4500株為宜。
5 施肥:施足底肥,遵循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一般畝施有機肥1500~2000kg,馬鈴薯專用複合肥45~50 kg,有機肥、複合肥作底肥,氮肥以提苗為主,齊苗到現蕾期視苗情畝增施氮肥5~10 kg。
6 田間管理:苗期~花期中耕除草2~3次及培土,田間無積水。種薯田在苗期、盛花期、收穫期去除病、雜株3次;加強病蟲害防治,在開花時噴施銀髮利等預防早、晚疫病,低海拔地區注意預防二十八星瓢蟲。

適應範圍

四川省適宜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