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字河宋代稱“雞爪河”。疏通江河入海口段的一種疏浚施工方法。在汛期來到之前,先在河道中泓兩側,各挑挖兩道或數道引河,所挖引河之土用來加高堤防。因形如“川”字,故稱川字河。
當洪水到來時,川字河可加速行洪;而當水歸正河時,河水由上而下及左右夾攻,可使三條河道中間的沙堆順流刷去,使三河合而為一,河道迅速刷寬沖深,入海流路暢通。清康熙時靳輔、陳潢疏浚黃河淮陰至海口段河道時曾採用此法。靳輔《治河方略·經理河工第一疏》:在堵口之前,先於“河身兩旁近水之處,離水三丈,下鍬掘土,各挑引水河一道,面闊八丈,底闊二丈,深一丈二尺,以待黃、淮之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