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具有攻下逐水之功效。主治水濕內停,面目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坐臥喘急。
基本介紹
- 名稱:川大黃丸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 組成:川大黃、川朴消、大戟、甘遂、芫花、椒目、甜葶藶
- 功用:攻下逐水
- 主治:水濕內停,面目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坐臥喘急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分(7.5g),川朴消一分(7.5g),大戟(銼碎,微炒)一分(7.5g),甘遂(煨令微黃)一分(7.5g),芫花(醋拌,炒令乾)一分(7.5g),椒目(微炒去汗)一分(7.5g),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一分(7.5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空腹用粥飲送服。當得快利;如未利,晚食前再服。
功用
攻下逐水。
主治
水濕內停,面目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坐臥喘急。
附方
名稱:川大黃丸
組成:大黃6g,青皮、草豆蔻各15g
用法:上藥研為末,每次用豬肝120g,薄批成片,撒藥15g,加入蔥鹽各1g,用濕紙裹好,用火煨熟待用
主治:虛勞骨熱,心神煩躁,便秘,小便難,四肢疼痛
出處:《普濟方》
功用:通腑泄熱,行氣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