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拱辰樓

巍山拱辰樓

雲南巍山古城的拱辰樓原為蒙化衛城的北門城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原為三層,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維修時改為二層。2015年1月3日,拱辰樓起火被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巍山拱辰樓
  • 始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 :16米
  • 進深:15.7米
  • 結構:木結構
  • 地點:雲南巍山
  • 文物等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地理位置,失火事故,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拱辰樓始建。
拱辰樓後面拱辰樓後面
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維修時,將三層的拱辰樓,改為兩層。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同知康勷所書,顯示唐初蒙舍詔(南詔)在洱海區域六詔中的強盛地位,在拱辰樓南面檐下懸掛“魁雄六詔”大匾,
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蒙化同知黃大鶴所書,表達了唐代南詔與中原華夏的關係,在北面檐下懸掛“萬里瞻天”巨匾。

建築結構

拱辰樓正面拱辰樓正面
巍山古城拱辰樓原為蒙化衛城的北門城樓,是明朝時蒙化府(今巍山古城)的北門城樓,如今已成為巍山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拱辰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25.76米,進深15.7米,高16米,共有兩層,拱辰樓建在長47.1米,寬26.6米,高8.1米的磚砌城牆上,樓下為城門洞。由28棵合抱大柱支撐,四面出廈,樓四周設廊,整個建築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較平緩,出角短,起翹小,一字平脊,更顯氣勢雄偉、渾厚。南北城牆有城垛。登上頂樓猶入雲天,東看文華層疊山巒,南觀巍寶名山文筆塔,西望瓜江壘玉,北眺蒼山積雪,全川村落,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拱辰樓南面檐下懸掛“魁雄六詔”大匾,“魁雄六詔”大匾,面檐下懸掛“萬里瞻天”巨匾。兩匾書法氣勢磅礴,渾厚有力,一氣呵成。如此高大雄偉的明代古樓,完整地保存至今,在雲南乃至全國實屬罕見,現已成為巍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建築。1993年被列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巍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詔國的發祥地和古都。拱辰樓位於雲南巍山縣城南詔鎮,始建於明朝,是巍山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失火事故

事故背景
2014年1月,消防部門和文管所、文體局在對拱辰樓的檢查中發現,作為南詔古樂展示場所的拱辰樓大廳頂棚是布類裝飾,為易燃材料,同時多處電器線路直接敷設於木質構件之上,存在火災隱患。這些部門對拱辰樓提出了整改意見,但2014年6月再去檢查時,問題依然存在。
巍山拱辰樓
城樓上,一個牌子上寫著服務內容:古樂欣賞、藝術傳承、歌舞休閒、茶飲餐點。火災發生當晚,拱辰樓保全請假,古樓里只住著殷俊華一個人。
事故經過
2015年1月3日凌晨2時49分殷俊華報警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拱辰樓發生火災。接警後,2015年1月3日2時55分消防車到位。城樓周圍有6個消火栓,當晚使用5個。由於拱辰樓為木質結構,且城樓較高,周圍空曠,空氣流通大,火災事故中發生一次轟燃,火苗迅速竄到樓頂,“城樓一寸一寸被大火吞噬”。明火於4時48分撲滅,火災過火面積約300平方米,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與拱辰樓隔路相望的巍山古城四方街民居未受波及。
事故原因
大理州人民政府還成立了火災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經過現場勘察、調查走訪、物證提取、技術鑑定、綜合分析等工作,排除雷擊、人為縱火、生活用火不慎,以及基座上部射燈和上部建築檐口燈帶電氣線路故障起火等原因。經雲南雲通司法鑑定中心實驗鑑定,省、州公安消防專家組分析認定,此次火災起火點為拱辰樓東南角夾層上方,直接原因為電氣線路故障引燃周圍可燃物,蔓延擴大造成火災。
社會反應
2015年1月4日清晨,巍山古城一片寂靜,78歲的蔡奶奶繞著拱辰樓默默地走了一圈,眼睛濕潤。老人從小就生活在古城,城樓對她就像父母一樣親切。蔡奶奶哽咽著說。每天晚上,只要看到古樓上的燈亮了起來,她就知道該回家了。625年的城樓不會再亮燈了。
好比在我們心中剜去一塊肉”
大火之後,刺心的痛在這座小城蔓延。
全城有大小街巷20多條,80多座民居和幾十處寺廟、文廟、書院等建築,完整地保留了明清兩代的建築特徵。位於古城中心的拱辰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7年,曾是國內保存完好的最古老和規模最大的城門之一。它是這座古城的主心骨,城裡的居民常常在這裡開會、聊天。
“這場大火昭示出,即使是古城保護的典範也存在漏洞,其造成的損失不可彌補。”范建華痛惜地說。
巍山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非常痛心”。他說:“儘管大火已經撲滅,儘管財產損失可以統計,但文化的損失難以統計,不可估量。”
樓內是文化展示還是商業經營
但有人認為,火災與古樓上的“茶館”有關。
巍山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喜樹表示,2010年前,拱辰樓由文管所直接管理和使用。但2010年4月,縣文化體育局與民間團隊“南詔古樂團”簽訂了《拱辰樓委託管理使用協定書》,將拱辰樓作為南詔古樂展示場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拱辰樓的使用和管理權交給了南詔古樂團。
由於文物保護單位只能作為參觀場所,不能作為經營場所,縣文管所向縣文體局提出了書面意見,據相關工作人員回憶,當時書面明確提出“不允許搞經營活動”,並簽訂了《文物保護單位使用契約》。
巍山縣消防大隊政治教導員楊再慶說,消防大隊每晚8點~10點在古城巡邏,2015年1月2日晚上巡邏時,巡邏人員沒有發現異常。
古城保護預防第一,消防第二
從2013年以來,火光之災讓雲南的歷史文化古城損失慘重。
2013年3月11日20時30分許,麗江古城光義街現文巷42號的木府古驛客棧,因一名9歲男孩在店內玩火導致火災。火災燒毀13戶人家107間民房,其中客棧4家,6個院落,過火面積2243.46平方米。
2014年1月11日凌晨1時37分許,中國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共燒毀房屋343棟,總受災戶數246戶,古城最繁華地帶變成廢墟。部分文物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也被燒毀。直接原因為如意客棧經營者唐英在入睡前未關閉取暖器電源引燃可燃物。
2014年4月6日凌晨4時10分許,麗江束河古城街尾村65號的成都冒菜館老闆將未熄滅的蜂窩煤爐置於館內,引燃周圍物品,共致10間鋪面損毀,燒毀4個院落,涉及11個戶主,過火面積490平方米。
雲南社科院副院長楊福泉認為,無論是已經進行大規模開發的古城,還是像巍山這樣保持著原生態農耕文化的古城,由於過去消防設施的薄弱,都面臨火災的威脅。
“這些火災都與商業經營有關。解決居住在古城裡的居民如何規範商業經營,儘快摸清哪些文物保護單位被用於商業開發,地方儘快出台實施細則立法保護文物單位等問題,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他說。
一方面是缺乏法律細則對文物的保護,另一方面卻是執法不嚴。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巍山相關部門每年都要對古城進行兩三次的大檢查,在檢查中也發現不少文物保護單位消防措施缺乏;有些村甚至只有簡單的滅火器材。然而,發現這些問題,卻沒有進行有效的整改,同時,當地古建築群的消防措施還在建設中。
“古城保護預防第一,消防第二。”楊福泉認為,在古建築保護上,中國應向日本學習。由於日本城市建築大量使用木材,使得火災是日本永遠的勁敵,但正因此,日本在對古建築的防火保護方面開展了許多研究,如對古建築翻修時都會採取防火措施,比如外部用銅板包裹等,以增強抗火性。
“古建築保護不是隔斷歷史,而是歷史通過古建築在現代的延續。保護古建築本身不是最終目的,文化的傳承和體驗才是根本。”范建華說:“吸取教訓,立即行動,不要再讓火災製造更多遺憾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