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嶽麓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城長沙湘江西岸,2002年被國務院審定為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由麓山、天馬、桃花嶺、石佳嶺、桔子洲頭五大景區及新民學會舊址、土城頭遺址兩個獨立景點組成,其中,麓山景區是其核心景區。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蹟、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遍布其中,為城市山嶽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

風景區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雲麓峰---白鶴泉--清楓峽一帶仍保存著大片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以及皂莢、銀杏、白玉蘭等珍貴的瀕危樹種,其中樹齡最大的要數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羅漢松。“夫山川奇異,與人文互相映發”嶽麓山還有著魅力無窮的人文景觀。禹碑峰、雲麓峰、北極峰等山峰秀如璀璨的明珠,撒落在麓山的懷抱之中,既有大山之峻闊,又有名山之深幽。而核心景區內,更匯萃了眾多的文物瑰寶: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塔--舍利塔,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以及著名的禹王碑、白鶴泉、二南詩刻。作為一座文化名山,其最大的特色體現在儒、佛、道三教共存。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創建了全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嶽麓山從此成為儒家名勝而名揚天下,被稱之為“瀟湘洙泗”、“道南正脈”。道教則早在西晉以前,便有道士在此修煉,並在雲麓峰建立雲麓宮,使之成為道教勝地,被列為道教72福地之第23洞真虛福地。
除了儒、佛、道文化之外,嶽麓山在中國近代史上亦有重要的地位,如黃興、蔡鍔、蔣翊武、陳天華、姚宏業、劉道一、禹之謨、焦達峰等人都長眠於此,印證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的詩句。作為現代革命的勝地,嶽麓山還有許多重要的歷史遺址,如愛晚亭、半學齋、新民學會舊址、桔子洲頭等等,均和一代偉人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等人的名字一併刻在了中國現代史的豐碑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