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東畫派

嶺東畫派

嶺東畫派,又稱“潮汕畫派”,是於上世紀30年代開始形成、發展的一個地域畫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東畫派
  • 又稱:潮汕畫派
  • 畫種:國畫
  • 奠基人:孫裴谷
  • 代表人物:饒宗頤、林受益、王蘭若等
  • 創辦時間 :1930年代初
畫派名稱,畫派風格,畫派分期,

畫派名稱

“嶺東畫派”,這個畫派名稱的提出還具有爭議。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潮汕畫家由孫裴谷范昌乾高振之牽頭,在汕頭組織“藝濤畫社”,並於1931年將作品匯集,由汕頭文華圖書公司出版了《嶺東名畫集》一書,潮汕報業先驅吳子壽在畫集序中寫道“他日嶺東畫家作品,抗衡於域中”。這個畫派的畫家大部分是潮汕籍,於是又有人稱他們為“潮汕畫派”。
1982年春,劉海粟到汕頭出席“元宵畫會”時說:“潮汕畫家隊伍不小,力量雄厚,要敢闖, 要有自己的風格,形成潮汕畫派。我反對搞宗派,但提倡畫派”。“潮汕畫派”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畫派風格

潮籍畫家羅宗海不主張“嶺東畫派”的提法, 緣故是潮汕籍畫家的藝術面貌非常多元
清末,潮汕畫家主要學習福建閩南的技法。民國年間,嶺東畫派開始形成,師承的主要是海派,上個世紀初到解放前,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潮汕人就有80多人。林受益劉昌潮陳文希羅銘王蘭若諸先生早年皆曾求學於上海美專,嶺東畫家受上海的江南畫風影響較大,有學者認為二十世紀潮汕國畫出現“海派現象”。相對於嶺南畫派,嶺東畫派更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的影子,推崇寫意,注重筆墨意趣。
嶺東畫家均受嶺東人文、民俗影響,創作靈感融合了潮汕地區的風俗習慣和自然風物,其題材、畫風潮汕味十足,從藝術觀感上容易讓人直觀感受到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風土鄉情。

畫派分期

嶺東畫派的分期,大致以1949年前為第一期,以“文革”結束為界,劃分出第二、三期。
屬於第一期的畫家包括高振之、李君可、黃史庭、張鐵生、孫裴谷林天均、陳斗生、楊國崧等人。這一代畫家大多延續明清以來中國畫傳統,遵循傳統審美規範,講究筆墨功力、重視筆墨情趣。這一時期的職業畫家主要以出售書畫印章為生,很多創作帶有明顯的商業畫傾向。而不以畫為生的畫家,則以歷代文人畫的精神追求為皈依,逸筆草草,直抒胸臆。
第二期的畫家如佃介眉王顯詔、李魁士、林允等,都是在“文革”期間去世的。他們的畫風成熟於建國前,依個人求學路徑的不同,或以傳統繪畫為面目,或以海派京派為宗師。
第三期的畫家包括李開麟賴少其鄭輔宣羅銘郭篤士王蘭若林逸黃獨峰謝海燕陳大羽、蔡公衡、許奇高、孫文斌、劉昌潮林受益、梁留生、楊之光、余鳳生、蔡敬翔、楊思園、陳望等。他們多出生於上世紀初,20世紀中國畫所面臨的紛繁複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巨變,正好貫穿了他們藝術創作的全過程。40年代移居海外的潮汕畫家,藝術發展相對比較連貫,如饒宗頤孫星閣范昌乾陳文希等,皆以晚年作品為最佳。
1949年後,嶺東畫家主要分成了兩個群體。其一是留在潮汕地區的本土畫家,他們生於潮汕,長於潮汕;其二則是離開潮汕地區,活躍於潮汕以外的畫家,他們不僅在廣東畫壇,在整箇中國書畫界及海外畫壇都頗具影響力。嶺東畫家隊伍日益龐大,各個年齡段都有著一批中堅力量和代表人物,占據了廣東畫壇的半壁江山,影響遠達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如香港美協,其中也有多位潮汕籍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