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範學院新材料研究院的前身是產業技術研究院。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深入,新材料研究在產業技術創新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面對本地產業對新材料技術創新的強烈需求,結合我校在新材料領域的良好研究基礎,2016年6月學校將產業技術研究院更名為新材料研究院,是嶺南師範學院專設科研機構。新材料研究院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主要任務是盤活大型測試設備,為全校師生提供分析測試服務;開展科學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對接地方產業需求,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以“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本地企業技術創新”為目標;充分發揮新材料研究院的儀器設備資源優勢,依託廣東高校新材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省粵西資源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嶺南師範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先進薄膜材料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台,開展新材料在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的套用研究,努力打造湛江市乃至廣東省內有影響的新材料科研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有教職工11人,其中專職研究人員5人,實驗設備管理人員5人,辦公室工作人員1人;有5位博士。是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勇於攻關和創新的專職科研隊伍,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新材料研究院現擁有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離子色譜儀、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正置金相顯微鏡、螢光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GPC分析儀、熱分析儀等10餘台大型儀器,為全校師生提供成分、光譜、質譜、能譜、物相結構、形貌、熱重等材料分析測試項目。場地主要分布在生化樓四樓、五樓和物理樓一樓,實驗室面積約900平方米。
目前院教職工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中央財政項目1項,廣東省財政項目3項,橫向項目2項,總項目經費達到500餘萬元。新材料研究院努力打造自己的研究特色,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3D列印成型材料、螢光生物標記材料及技術和高強度複合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成果,高水平論文和專利數量逐年增加,爭取有多項套用型研究成果實現轉化。
“十三五”期間,新材料研究院將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繼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整合資源,建設新能源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抓住省市共建的契機,圍繞粵西振興發展等戰略機遇,深化校地合作,推進科技研發服務平台建設;繼續擴大對外合作,加強學術交流,開拓與境外機構的聯合研發業務。
嶺南師範學院新材料研究院的前身是產業技術研究院。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深入,新材料研究在產業技術創新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面對本地產業對新材料技術創新的強烈需求,結合我校在新材料領域的良好研究基礎,2016年6月學校將產業技術研究院更名為新材料研究院,是嶺南師範學院專設科研機構。新材料研究院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主要任務是盤活大型測試設備,為全校師生提供分析測試服務;開展科學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對接地方產業需求,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以“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本地企業技術創新”為目標;充分發揮新材料研究院的儀器設備資源優勢,依託廣東高校新材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省粵西資源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嶺南師範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先進薄膜材料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台,開展新材料在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的套用研究,努力打造湛江市乃至廣東省內有影響的新材料科研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有教職工11人,其中專職研究人員5人,實驗設備管理人員5人,辦公室工作人員1人;有5位博士。是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勇於攻關和創新的專職科研隊伍,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新材料研究院現擁有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離子色譜儀、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正置金相顯微鏡、螢光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GPC分析儀、熱分析儀等10餘台大型儀器,為全校師生提供成分、光譜、質譜、能譜、物相結構、形貌、熱重等材料分析測試項目。場地主要分布在生化樓四樓、五樓和物理樓一樓,實驗室面積約900平方米。 目前院教職工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中央財政項目1項,廣東省財政項目3項,橫向項目2項,總項目經費達到500餘萬元。新材料研究院努力打造自己的研究特色,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3D列印成型材料、螢光生物標記材料及技術和高強度複合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成果,高水平論文和專利數量逐年增加,爭取有多項套用型研究成果實現轉化。 “十三五”期間,新材料研究院將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繼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整合資源,建設新能源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抓住省市共建的契機,圍繞粵西振興發展等戰略機遇,深化校地合作,推進科技研發服務平台建設;繼續擴大對外合作,加強學術交流,開拓與境外機構的聯合研發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