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背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嶂背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峰背村、位於龍城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2.9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蒲排村、石火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由鄧姓先祖鄧楚育從廣東歸善縣遷移到此開基而形成。因村落位於像屏風一般的山峰下而得名。該村地處丘陵地帶,附近有七娘山,海拔312米;西臨龍崗河。現村於20世紀90年代在老屋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嶂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嶂背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愛聯社區;2011年,屬新聯社區;2014年,屬嶂背社區。
此居村民主要為李、鄧、申、陳姓等。第一大姓為李姓,早年從福建上杭遷移至今廣東五華∶清嘉慶五年(1800年)前後從今五華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鄧姓,先祖鄧太乙於元未宋初可定居廣東梅縣鬆口;其四代孫鄧明進攜二子遷到惠州府歸善縣;清乾隆初年,太乙第十四代孫鄧楚育從歸善縣遷至此地。第三大姓為申姓,明初從江西遷移至廣東惠州;清嘉慶年間從惠州遷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439人,其中男性222人,女性217人;80歲以上40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8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4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9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4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和英國。世居村民有漢族和畲族,漢族為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花生、龍眼、荔枝等。1963年,為了滿足嶂背及周邊地區居民生活、種田等用水需求,政府規劃建設蒲蘆陂水庫。改革開放後,因工業生產發展需要,1995年起陸續將庫區填埋,建成嶂背賜昱工業區及園湖工業區,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端午節的灰水粽、鹹粽。瀋海高速G15線、愛南路從村旁經過,嶂背路、園湖路貫穿該村。20世紀60年代中期通電,1994年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村中有1所學校、2所幼稚園。2015年,龍聯學校有6個年級,30個班,在校學生1600人;賜昱幼稚園,在園幼兒338人、教職工41人;嶂背幼稚園,在園幼兒332人、教職工53人。還有嶂背山公園、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和藏書約5600冊的圖書室等。
村中存有《鄧氏族譜》,2013年纂修,纂修者不詳。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2座。其中代表性民居有嶂背世居和嶂背老屋。嶂背世居始建於清代,坐西朝東,為客家圍屋建築,記憶體4座祠堂和外門樓,門樓上額書“嶂背世居”,書於清代;4座祠堂分別為李氏宗祠、鄧氏宗祠、高氏宗祠、張氏宗祠;正對嶂背世居大門10米處是半月池,最大直徑55米。嶂背老屋,正面朝南偏東10度,面闊35米,進深43米,占地面積1505平方米,為清末建築,一條南北主巷道兩邊各建三排房屋;房屋為齊頭三間兩廊帶天井、閣樓,三合土牆、頂覆小青瓦,檐壁飾人物、花鳥、山水壁畫,脊飾博古,廊屋開有豎條形射擊孔;現整體保存一般。
村中現存5座宗祠,除嶂背世居中的4座外,還有申氏宗祠。李氏宗祠有匾額“李氏宗有單間一進,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檐壁飾麒麟送子、麻姑獻壽壁畫。鄧氏宗祠,始建於清代,重修於1980年,有匾額“鄧氏宗祠”,占地面積約40米,檐壁飾人物灰塑。申氏宗祠始建於南代。1970年重修,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現均作宗祠使用。
村內有“蒲蘆肢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80米,面積約16000平方米。2000年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被發現,當時採集有少量戰國時期的泥質灰陶片,陶胎較厚,有米字紋,方格紋紋飾。
嶂背村流傳著關於“園湖仔”的典故。據傳,在古代,該片區與周邊地方相比較為富裕,土地肥沃、牛羊成群,引致盜賊經常光顧,很多居民的牲畜及財物常常被盜。為了對付這些賊人,當地居民湊錢,修築了一道高兩三米的圍牆,將整個村圍起來。嶂背最早定居的村民為楊姓,建起來的圍屋被稱為“龍湖世居”。在嶂背客家人到來之後,他們發現門樓呈圓形,門前一口大塘,故稱之為“園湖”,當地人也因之被稱為“園湖仔”。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園湖工業園的立,這堵牆被拆除。“園湖仔”的稱呼,更多的是一種鄉情和記憶。在傳統節日和嫁娶、遷新居、添丁等喜事之日,村民到各自宗祠祭祖。清明節前往墓地及宗祠祭祖。每年春節,男丁要在除夕晚上搶上新年頭炷香;正月初一或初二所有村民早上9點祠堂,供奉“三牲”、果品,焚香敬祖,放鞭炮,鞭炮首尾相連從祠堂前開始擺放,連綿數里。
代表性人物:曾文瑞(1910-1946),烈士,1937年在桔坳鄉參加中共地下工作,後參加廣東人民抗日含擊隊東江縱隊政工隊,1946年在觀瀾犧牲。李來發(1927-1946),烈士,1945年參加東江縱隊,1946年在博羅縣作戰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