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山閘

嶂山閘,位於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嶂山村,橫臥於新沂河入口處,總寬428.97米,設計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是沂沭泗洪水經駱馬湖南下入海的主要泄洪口門。

主要承擔駱馬湖排洪入海,控制沂、沭河洪水錯峰和攔蓄徑流、灌溉供水等任務,多年來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65、1959、1971、1979、1991、2006等多次除險加固,通過科學調度和控制運用,成功防禦了1990、1991、1993、1998、2003和2005年較大洪水;另外在洪水資源利用方面,協助實施了2001年“引沂濟淮”、 2002年“南四湖生態補水”和2003年“分淮入沂”等,為本地區的生態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嶂山閘
  • 地理位置: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嶂山村
  • 控制水系新沂河——駱馬湖
  • 建設時間:1959年~1961年
  • 工程任務:駱馬湖排洪
地理環境,管理範圍,

地理環境

嶂山閘
嶂山閘
嶂山閘位於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嶂山村,是駱馬湖水庫控制樞紐中的一項主要泄洪工程。該閘於1958年9月由江蘇省水利勘察設計院王鴻信負責設計,江蘇省水利廳第三工程隊負責施工,1959年10月開工,至1961年2月竣工,造價1430萬元。
該閘共36孔,每孔淨寬10米,總寬428.87米,閘底高程15.5米,閘頂高程28米,原閘門為鋼架木面板弧形門,1974年全部更換為鋼絲網水泥波形面板弧形門,採用9台4×15噸電動繩鼓式啟閉機,閘頂設工作橋,橋面棗永高程33.7米,按汽―10級設計歡協辨,拖―60校核;岸牆為空箱式,高12.5米,長20米。該閘上游設計水位25.1米,下游15.5米付轎立,設計排洪流量按8000立方米/秒設計,10000立方米/秒校核。1974年汛前,進行嶂山切嶺,並同時加做上下游引河工程及新沂河堤加固工程,使防洪標準由5年一遇達到百年一遇。1978年8月到1980年1月,又對嶂束乃試山閘進行抗震加固,加固後抗震烈度為9度。
該閘建成以來,實際發生的最大泄洪量為5760立方米/秒,1974年8月整盼朵碑16
日上游最高水位達25.5米。由於施工時水泥用量偏少,澆搗不實,粒徑過嬸趨蒸大,工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疏鬆等,又由於混凝土內部架空,夾雜雜物等原因,該網主要混凝土構件強度不足,普遍碳化嚴重,鋼筋鏽蝕膨脹,出現大量順筋裂縫,影響了抗震能力的保持。

管理範圍

嶂山閘管理範圍為閘站主體工程,上下游引水渠道及消能防沖設施,兩岸聯接建築物,上下游及兩側一定寬度才道巴良區域,水文、觀測等附屬工程設施及閘站工程管理單位生產生活用的管理區(以嶂山閘管理局圍牆外0.5米為界),以上範圍指嶂山閘宿豫境內部分;嶂山閘保護範圍為嶂山閘管理範圍以外200米內區域(宿豫區境內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