嵴,漢語二級字,讀作jí,⒈ 山脊。2.[手相術]∶手指和“山”的細紋形成的三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嵴
- 拼音:jí
- 部首:山
- 五筆:MIWE
- 倉頡:UFCB
- 鄭碼:LLOQ
- 字級:二級(5480)
- 注音:ㄐ一ˇ
嵴,漢語二級字,讀作jí,⒈ 山脊。2.[手相術]∶手指和“山”的細紋形成的三角。
嵴,漢語二級字,1讀作jí4,⒈ 山脊。22.[手相術]∶手指和“山”的細紋形成的三角。3現代釋義◎ 嵴 jí〈名〉(1) 山脊 [ridge]嵴,山脊。——《集韻》(2) [手相術]∶手指和“山”的細紋形成的三角 [a...
一般說需能多的細胞,不僅線粒體多,而且線粒體嵴的數目也多。線粒內體膜的嵴上有許多排列規則的顆粒稱為線粒體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每個基粒間相距約10 nm。基粒又稱偶聯因子1(coupling factor 1),簡稱F1,實際是ATP合酶(...
骨上的長形隆起。游離緣常薄而不平整。綜述 頜骨包圍牙根的部分,骨較疏鬆,且富於彈性,是支持牙齒的重要組織。牙根和牙根之間的骨板,稱牙槽中隔。牙槽骨的游離緣稱為牙槽嵴。牙槽嵴的解剖結構 上、下頜骨的牙槽突部分,由骨...
骨嵴(crest):骨面突起呈細長的銳緣稱嵴。如骶骨的骶正中嵴、骶中間嵴、骶外側嵴。柱側彎合併骨嵴的影像解剖學 臨床上,先天性脊柱側彎十分常見,大部分患者需要採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並且患者通常會並發脊髓、附屬檔案以及椎體畸形現象。...
前庭嵴 前庭嵴(vestibular crest)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前庭內壁上一自前上向後下呈倒“Y”形的骨性隆起。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額嵴 額嵴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上矢狀竇溝或矢狀溝行向前下方,溝的兩緣相合而成的一個嵴。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尿道嵴 尿道嵴(urethral ridg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尿道前列腺部後壁的一條狹窄的縱嵴。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壺腹嵴毛細胞的基部也被前庭神經節細胞的周圍突的末梢所包繞。概述 壺腹嵴的功能是感受頭部旋轉變速運動的感受器。3個半規管是互相垂直排列的,所以,當頭部作旋轉變速運動時,膜半規管的內淋巴流動方向和速度的改變,使終帽傾斜,纖毛束...
表皮嵴 表皮嵴(epidermal ridg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定義 表皮突入真皮內的條索狀結構。其與真皮乳頭呈指狀交錯。出處 《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
嵴數 嵴數(ridge count)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三分冊》第一版。
橫嵴 橫嵴,外文名transverse ridge,在下頜第一前磨牙牙合面,是相對牙尖的兩條三角嵴。下頜第一前磨牙頰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相連橫過牙合面形成橫嵴,是該牙的重要解剖標誌。
骶外側嵴 骶外側嵴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骶後孔外側由4個隆起形成的一條斷續的粗線。為橫突癒合的遺蹟。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蝶嵴 蝶嵴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蝶骨體前面正中的三角形銳嵴。與篩骨垂直板相接,構成骨性鼻中隔的一部分。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斜嵴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兩牙尖三角嵴斜形相連形成的嵴稱為斜嵴,是上頜第一磨牙牙合面的重要解剖標誌。
骶中間嵴 骶中間嵴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骶骨背面正中嵴兩側的2條縱嵴。由第一至第四骶椎關節突連成,其外側有4對骶後孔。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大結節嵴 大結節嵴(crest of greater tubercle)是2020年公布的手外科學名詞,出自《手外科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肱骨頭的外側和前方隆起的大結節向肱骨遠端延伸成的嵴。出處 《手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肋頭嵴 肋頭嵴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肋頭關節面上的一橫行嵴。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平衡嵴 平衡嵴(crista statica)是2005年發布的動物學名詞,出自《海峽兩岸動物學名詞》第一版。公布時間 200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海峽兩岸動物學名詞》第一版。
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位於右房側壁,是自上腔靜脈口前方至下腔靜脈口前方的肌性隆起,與下腔靜脈口前方的歐氏嵴(eustachian valve,EV)相延續。簡介 當胚胎髮育至第6~8周時,靜脈竇右角連同上、下腔靜脈與原始心房融合,形成...
唇弓嵴 唇弓嵴(ridge of labial arch)是2002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出自《醫學名詞 第七分冊》第一版。公布時間 2002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七分冊》第一版。
[肱骨]內側髁上嵴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肱骨體內側緣下份延伸到內側髁的骨嵴。前唇有肱肌與旋前圓肌起點,後唇為肱三頭肌內側頭起點,兩唇之間為內側肌間隔。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矢狀嵴是一道沿著顱骨頂部中線(矢狀縫)的脊狀的骨頭。許多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有這樣的顱骨結構。這個結構一般表示這些動物有非常強健的咀嚼肌。矢狀嵴主要用來固定顳肌,它是最重要的咀嚼肌之一。矢狀脊是什麼 矢狀脊(英文)是脊骨...
而在椎骨、骼骨、肋骨、胸骨及肽骨和股骨的近側端松質內,終生都是紅骨髓,因此,臨床常選骼後上嵴等處進行骨髓穿刺,檢查骨髓象。骨的分類 成人有骨206塊,約占體重20%,根據在體內的部位骨可分為顱骨、軀幹骨和四肢骨(附肢骨...